我苏网讯 7月17日是正式入伏的第一天,由于今年中伏有20天,所以今年“加长版”三伏天共有40天。盛夏时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们,又是怎么避暑度夏的呢?7月25日,记者来到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访麋鹿们高温下的生活。
时值正午,天气闷热,户外温度达到33度,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核心区,几十头麋鹿正悠闲地在水里泡着,还有一些正在水塘边吃着青草。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技术处处长任义军介绍:“麋鹿有个本性,炎热的时候,它一般寻找两个去处:一个是水,通过水降温,通过涂泥,防止蚊虫的叮咬,也避免了中暑;另一个方面就是寻找阴凉的地方,中午的时候,往往在树荫下。”
麋鹿没有汗腺,生性耐寒怕热,随着夏季来临,麋鹿已经进入休情期,食物消耗量逐渐增大,高温成为威胁麋鹿生存的重要因素。为此,保护区全方位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它们因酷暑高温发生中暑症状。
任义军表示:“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增强麋鹿的抵抗能力,加强了巡逻管理,特别是夏季高温的时候,避免对麋鹿产生干扰,进行了植树造林,给麋鹿营造一个遮阳避暑的地方。”
专家介绍,前段时间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特有的梅雨期,刚“出梅”就“入伏”,长期阴雨天气导致保护区部分水体轻微污染。保护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水质调控,对水渠、池塘及湖泊进行消毒,以确保麋鹿的饮水和水浴安全,也将疫源疫病的发生控制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