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尼姑、著名女厨师。宋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述:“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臛脍脯,醢酱瓜蔬,黄赤杂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也就是说,这位叫梵正的女厨师,用腌鱼、烧肉、肉丝、肉干、肉酱、豆酱、瓜类、蔬菜,以及金赤争辉的各类菜肴,仿造辋川图景,做出了二十个独立成景的冷盘,将王维笔下的图画,立体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十分传神。人们将她列入我国古代十大厨师的行列,称她为我国冷盘的祖师爷。
南京有一位被业界称为当代梵正的杨继林。
(杨继林在工作中)
杨继林(1923-2013年),南京市人,198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特一级红案厨师。南京市饮食公司技术顾问,江苏省烹饪协会名誉理事,南京市烹饪学会理事,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杨继林在2011年8月22日,在江苏省烹饪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杨继林十五岁那年,仅读了三年私塾,因家境贫困便开始了学徒生涯。先是在当时南京最大的菜馆六华春拜师学艺,满师后到大上海餐厅、大富贵、鸿运楼、鹤园酒家掌勺,由于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冷盘情有独钟,逐步摸索创制了许多花色图案冷盘,如花蓝冷盘、万年长青、凤凰牡丹、寿桃冷盘等。1973年调到江苏酒家工作,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百花争艳、孔雀开屏、蝶扇、寿满桃园等图案冷盘。1983年11月,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以新颖的构思、优美的造型、精细的刀工、巧妙的拼摆技艺,博得在场观众及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荣获冷荤拼盘制作工艺之冠。在烹饪界享有“冷盘大王”和“冷盘艺术家”之誉,是当之无愧的当代的梵正。
(杨继林的冷盘作品)
杨继林曾任南京市饮食公司烹饪技术培训班专职教师,在常熟中商部全国烹饪技术培训班讲学,还受聘扬州商业专科学校的兼职副教授,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桃李遍天下。严师出高徒,其学生高祥龙在江苏省首届“美食杯”烹饪技艺锦标赛上以“金陵鸭馔”荣获“最佳冷盘”。
(杨继林在课堂上作示范)
他热心技术交流,曾代表南京市与苏州、扬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泰州、徐州等地同行交流,开诚布公,不保守;同时亦虚心学习各地的长处,以求共同进步,深受好评。他多次受外事部门邀请,为来南京访问的外国元首制作可供食用的冷盘和供观赏的冷盘,受到赞赏。
(杨继林与胡长龄、尹长贵两位大师在一起切磋)
杨继林为了挖掘、继承和发扬我国宝贵的烹饪文化遗产,为了总结自己的烹饪工作经验,为了促进南京地区烹饪技艺的蓬勃发展、后继有人,将自己在半个世纪中从事冷盘制作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写出了《南京冷盘经》,于1990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当代草圣林散之为其题写书名。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吴白匋为书作序。他指出:“提出了完整理论体系,列举了品种名目及其制作方法,不仅继往开来,便利于高级厨师的培养,而且博征繁引,便利于广大爱好者的选择。”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一、冷菜的形成和发展,二、冷菜的地位和作用,三、南京冷菜的风味特色);第二章(一、冷菜原料的广泛运用,二、冷菜的色彩和刀工,三、冷菜烹调方法的多样化,四、冷菜调味的变与不变,五、冷菜制作的卫生要求);第三章冷菜的造型(一、冷菜造型的基本要求,二、巧妙构思与合理配色,三、冷菜装盘的技术要点,四、冷菜装盘的类型及式样);第四章南京冷菜制作实例,六大类共93例;第五章图案冷盘10例。这是中国烹饪史上第一部论述冷盘的著作,非常珍贵。
(来源:南京档案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