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成桥畔有群“草根乐手”吹萨克斯
他们“瞎学乱练”不专业,但满满都是爱
天还没黑,运河边文成桥畔“风”声四起,这个“风”,是悠扬而快乐的萨克斯风——《草原之夜》《山茶花》《蒙古人》《中国龙》《酒干倘卖无》《九儿》……萨友们微闭双眼吹着金灿灿的萨克斯,随着音乐轻轻摇动身体。不多会儿,桥上桥下围满了观众,大家陶醉在曼妙的乐曲中,不时地鼓掌叫好。
令人意外的是,刮起这阵“旋风”的主角们,是一群平均年龄近60岁的“草根乐手”。他们组成的萨克斯乐队——文笔俱乐部成立于两年前,20多名成员中,有驾驶员、企业主、工人等等,没有一个是专业搞音乐的。
年轻时没机会学
退休后刻苦自学
55岁的吕明亮是乐队的发起人之一,生活中是一名企业主。吕明亮说,其实他早就喜欢上了萨克斯这个乐器,但小时候家里条件够不上不敢奢望,工作之后,又忙于生计,只能把这个想法深埋心中。近两年退休了,他就老想着把萨克斯学会,吹奏出喜欢的乐曲。
吕明亮说自己是一个门外汉,起初连调都找不到,到现在能自如地吹奏完整的一首曲子,就是靠着对这个乐器的喜欢,一点一点学会的。
“一开始一点头绪也没有,手和嘴总是不协调,手的速度跟不上,气息也不会用,憋了半天劲吹不好,心里特别着急。”吕明亮知道自己没摸到窍门,就去网上找了很多关于萨克斯的基础知识自学,仔细琢磨网上吹萨克斯的视频,一点一点地研究。
只要有时间,他就去练习。每天早上一睁眼,身子还没坐起来,手指就敲动了起来。这两年来,基本上每天嘴唇都是破的,可他还是搂着萨克斯不愿放下。
无论大热天还是大雪天
都要外出练2小时
56岁的丁嘉国学吹萨克斯有6年了。早前,他在单位工会负责文体活动,跳了几十年国标舞,水平相当不错。不过迷上萨克斯之后,练舞的时间也压缩了。丁嘉国说,爱上萨克斯,其它什么都可以戒掉。
也许是学过舞,丁嘉国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比普通人强一些,学萨克斯入门也容易一些。尽管如此,他每天仍旧起码要练习吹奏2个小时。担心吵到周围的邻居,几年来他几乎一天不落地走出家门去练。“一般在公园的亭子里练,大雪天也练,大热天也练。”丁嘉国说,他们吹的曲子大都是传唱度高的经典民歌和爱国歌曲,在观众当中很有共鸣。
吸引了一批粉丝
有人从春江赶来捧场
从德安桥沿着劳动中路一路向东,走过南港码头,便是外形古朴的文成桥。平日里的傍晚,萨克斯乐队就以此为根据地。晚上桥畔灯光亮起,萨克斯一曲连着一曲,有人伴舞,有人跟着一起哼,特别有气氛。
在此短短两个月,乐队已经吸引了一批粉丝:他们自费购买了红地毯铺上,让演出看起来更高大上;他们从家里带来凳子,就为能让愿意驻足的行人坐下聆听。
对粉丝如此宠爱,这支乐队也得到粉丝以诚意回报,有位铁杆粉丝竟然经常从春江镇专程赶来捧场。
“前几天就有几个女同志,跳舞不错,表示想给我们伴舞。”乐队成员刘军说,每逢重大节日,他们会提前策划一场综合性演出,萨克斯独奏、合奏,舞蹈、武术等,让观众们看个过瘾。乐队还打算将吸纳架子鼓、圆号等其他乐器,让节目更有看点。
将来,他们还打算筹划公益演出,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等处,让更多人感受萨克斯魅力。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