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太阳肩并肩,为那些在高温下工作的他们刷个屏~

2018年07月20日 11:15: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7月12日进入初伏到8月21日出伏,为期40天,这个加长版“伏天”与我们如期相遇了。

  原本想空调wifi西瓜,却热得差不多能出锅撒把葱花。

  到今天才懂得,“哪凉快哪待着去”绝不是一句骂人的话....

  这绝对是最真挚的关怀,最深藏不露的爱!

  然而,就在我们抱怨“天气太热,阳光太辣,道路太堵”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正在迎“火”而战。

  他们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也没有冷饮......他们任由汗水流淌,任由太阳烧灼皮肤。他们是高温下的工作者,是烈日下的坚守者!

  他们说这是一份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既然选择,便要负责。

  【汗水浇灌绿色 他们是美丽风景线的造型师】

  ▶ 时间:早上9点40分

  ▶ 坐标:南京中山陵

  ▶ 温度:32℃

  持续高温,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郁郁葱葱,平添了一份清凉。而在这一道道绿意盎然的风景线背后,是园林养护工的辛勤付出。

  在这么热的天里,园林养护工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跟着园林养护工体验了一天,除了预想到的大汗淋漓之外,她回来说,自己的手臂都快抬不起来了.......

  早上9点40分,南京中山陵苜蓿园地铁站附近,记者的体验从这开始。

  此时,园林养护工正在种草花,也成为太阳花。早上6点钟开始,42岁的养护工徐文军就和工友们一起,为景区花圃忙碌,不过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想到,第一步挖坑就把文坤难倒了……

  记者表示,看着挺轻松的,不过里面有石块,还有结块的土,刨起来并不轻松。而锄头的使用是有角度的,要掌握熟练才能轻松使用。

  体验了半个小时,记者有一个感觉:手特别累!这个锄头很小但是很沉,里面有很多硬物,要特别使劲,才能砸进去。而且记者发现,徐师傅大汗淋漓,却还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原来这样的服装是为了防止阳光直射晒伤皮肤和蚊虫叮咬。

  再一看,徐师傅的手套是橡胶的,但是虎口位置已经破掉了。原来,手套每次坏就是从这个地方,一个礼拜左右这个手套就会坏掉。挖坑、栽种、浇水,平均每4个小时,1个园林养护工就栽种新苗超过1200株……

  而在高温期间,既要绿化养护,又要抗旱作业。

  上午11点,在南京中山陵钟山体育公园,记者又开始了浇树体验。

  需要两到三个人一组浇水,陵园大道800多棵的法桐,还有200多棵的水花枫杨树 ,这只是大的乔木类,而下面的灌木则不计其数。从上午到下午,在景区里每天两轮浇水,一天都不能落下。不分时间段不分季节,园林管养工作每天都要继续,春天播种夏天抗旱,日常管养365天每天都有事做。

  中午12点,迎来了午餐时间,养护工们就吃着自带的简单饭菜,席地而坐和工友们聊聊天,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体验了的一天,记者认为养护工的工作其实非常琐碎和辛苦,中山陵风景区这么美,里面的花草树木离不开他们的照料。但是对于这样的工作,徐师傅却告诉记者,因为5A级景区代表的是南京的形象,看到游客的笑脸,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再辛苦也觉得值了。园林管理都是琐事,一位位园林养护工的辛勤劳动,才换来好的景观……

  对他们而言,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便是最大的尊重和最真诚的致敬。

  【“1500度”高温下的淬炼 这里人人都是“钢铁侠”】

  ▶ 时间:中午11点半

  ▶ 坐标:梅山钢铁炼铁厂四号高炉区

  ▶ 气温:超60℃

  当“钢铁侠”遇上“火焰山”,你猜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日前,记者来到地处南京西南郊的梅山钢铁公司,真实感受1500度高温淬炼的炙热、以及它背后的坚韧。

  

  此时,经过3小时高温淬炼,此时的出铁口铁花飞溅、烧得火红的1500度的铁水缓缓淌入脚下的铁钩,滚滚热浪从四面八方袭来,连脚底板也烧得滚烫。专业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已超过60摄氏度,相比一片火光的高炉边,正午的骄阳压根算不了什么。

  头戴安全帽、穿着厚厚一层防护服的主持人汪玲站在离出铁口数米之隔的地方,扑面而来的热浪、厂区机器轰隆作响,让她和梅山钢铁炼铁厂高炉分厂厂长孙本国的对话必须尽力提高分贝。十分钟后走出高炉区,汪玲已是汗流浃背。

  出铁前后的操作孙本国并不陌生,布满老茧的一双手,是近十年炉前工经历留下的注记。有人说,钢铁工人就是钢铁侠,虽然没有卓越的科技,但也在默默付出自己的全部。

  不分昼夜四季,一直处于令人窒息的高温下,钢铁工人们究竟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孙本国说,自己的想法很简单,机器不停、他们就不能停。

  随着自动化生产的大力推行,梅山钢铁的作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炼钢平台实现无人化操作、炼铁平台人力削减一半,特别是24小时不间断的传统炉前工作一去不复返。如今,工人只需每次出铁前后做准备、清理,其余时间待在监控室里便可观察生产线的一举一动。

  孙本国说,在铁口区域渣铁清理,以前靠人工、钢钎、榔头铁锤一锤锤去敲,现在用挖掘机去打。以前防护措施还不到位,现在都配置了阻燃的防护服,防止铁花飞溅以后烫伤灼伤。

  没有满目烟尘的生产场景,随处可见的是高效现代的设备和厂区。

  从“摸爬滚打”不怕脏苦累的炼铁工人,到兼备技术、知识的“新型钢铁人”,改变的是作业环境,不变的是默默奉献、坚韧顽强的钢铁人精神。

  【高温“烤”验火车编程师 列车取送全靠他们】

  ▶ 时间:中午12点

  ▶ 坐标:南京西站客基站

  ▶ 气温:36℃

  在铁路系统中,有一种工种叫调车员。他们每天都得按照开行计划,分解列车,将车厢排序组合,他们被称为“火车编程师”,也是“火车侠”。进入7月,南京气温一路攀升到37℃,在南京西站客基站,他们依然顶着烈日,每天重复着一件事——负责往返全国各地的22趟始发、终到客车的取送。 

  20号中午12点多,室外温度达到35摄氏度,南京西站客基站,不时传来火车的轰鸣声。穿着黄色制服的调车员四人一班,各自分工合作。70后的康拥军是四年前调到这里的,见到他时,他刚完成上一趟车的检查工作,满头大汗。

  每天早上7点半到岗,晚上6点下班,一天12个小时,除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大部分都在户外。康拥军说,防暑全靠长衣长裤。“车厢上的温度很高,车房的温度也很高,要戴手套防止烫伤。早上出来就汗湿了,干了又湿了,基本上要有四五次吧。”

  调车员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分解到站的列车,把车厢放置到不同股道上,重新排列组合,使要开走的车厢编成一列。康拥军说,现在动车高铁越来越多,负责的列车也比以往少了些,一个班四个人负责22趟客车的取送,到了暑假、春运还会增开。“以前最多的时候,三四十辆。早晨到南通,到如东、盐城这个短途的,还有长途的,比如中午我们送的昆明的,还有乌鲁木齐、广州,晚上一趟到北京的车子要送上去。”

  不一会,对讲机里传来新的指示,新一趟列车即将被引到客基站。康拥军说,在连接前,挂在车尾上的人必须要判断与前方车厢的距离,用对讲机报告给司机,好让司机控制推行速度。

  挂在车上时,能站的地方非常窄,半只鞋在外面,身体呈一条直线往外倾斜,目光要一直看着前方。尽管环境艰苦,不过因为喜欢才选择了铁路行业,所以他并不后悔。调车员的工作事关重大,如果不按时完成,列车就不能准点发车。

  如今,一班四人,两个70后,一个80后,一个90后,看着这些小辈从自己手中顺利接过“接力棒”,康拥军也深感欣慰。

  高温天气作业很难,坚守岗位是因为热爱这份工作。

  坚守,执着。

  这段日子,被我们“刷屏”的主角不应只是高温这头“怪兽”,也必须有这些和“怪兽”鏖战的战斗者。

  无论大自然以什么样的形式动摇着城市,他们都在默默地尽力为这座城市奉献着。为在高温环境下继续奋战的所有工作者,点个大写加粗的赞!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方晨、颜斌、文坤、刘雨薇、孙茂强、范志凯、沈杨、实习生刘恺林 编辑/李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