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皮影“第一人”:62年守护 一生一台皮影戏

2018年07月19日 11:23:03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皮影戏古老欢快的音乐一响,人们总会想到陕西、西北风情。其实,就在南京,也有一位本土的皮影制作及表演艺术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姚其德先生。

  75岁高龄的姚其德如今已走过62年“皮影”生涯,他笑说做了一辈子皮影,演了一辈子皮影戏,“恐怕再也无法出戏了”。不仅能一人演一台皮影戏,而且还能制作皮影,南京现在就只剩他一个人了。

  13岁拜师, 第一出戏票价仅5分钱 

  几乎每天,姚其德都会从板桥坐车到江宁,在他的皮影工作室忙碌一整天。“早在明清时期,南京民间就有皮影戏表演了,后来才逐渐衰落。”姚老告诉记者,1955年,遵照百花齐放的精神,南京文化部门专门从山东济南请了两位皮影戏老艺人,来江苏传授皮影艺术。“那时,我因为父亲在夫子庙人民游乐场卖票,所以天天去看,也就喜爱上了皮影戏,一门心思想学。”1956年,姚其德经人介绍,正式拜师学艺,“那一年,我刚刚小学毕业,13岁。”

  “学徒那会儿,每天5点半准时起床练功。”但是,“并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好学会的。”姚其德说,“皮影戏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会唱、会演,还要会画会制作,所以,师傅的考核是很严的”。 

  皮影戏流派众多,因为师傅来自山东济南,所以,姚其德的皮影艺术归属于鲁派。“鲁派皮影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人一台戏,而且没有剧本。比如传统戏三打白骨精,要演一个多小时,人物78个,老师说的、演的,全部靠口传心授。”姚其德介绍说,第一年学徒先学伴奏,再学角色互换,所有的节目都要学会。第二年,开始学做皮影,为了节约成本,刚开始只能用纸板来代替真皮,学画、学刻。“全套学下来,通常三年才能满师。三年后,能够满师的学徒,寥寥无几。”

  姚其德至今还记得自己独立上台表演的第一出戏,是《平定莲花洞》,“在夫子庙,票价是5分钱”。后来,他便经常随师傅去演出,去过浦口,还经常在鼓楼的大钟亭表演,“当时的电视还没普及,文艺活动也少,还是很受群众欢迎的”。

  1960年前后,南京成立了第一家木偶皮影剧团,江苏省戏剧学校专门转来了13个十二三岁的小学员来学习皮影,姚其德也成为传授教师。“剧团最鼎盛的时候有80多号人”,但转眼到了1963年,因为自然灾害,经济困难,剧团遇到裁撤,“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皮影作为四旧,更加不能表演了”。姚其德说,“我还是很幸运,虽然后来被分配到了工厂,但由于外事部门一直请我和师兄去为外宾表演,所以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丢掉技艺”。

  “南京既能制作,又能一人演一台戏的就只剩我了” 

  2011年,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姚其德说,遗产是需要有人去继承的,一想到若干年之后,皮影戏可能就成为存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文物,这位守护了皮影一辈子的老人黯然神伤。 

  这些年, 姚其德也收了些徒弟,“但遗憾的是有两样东西他们很难学会更难坚持”,第一个就是一个人单独演一台戏,这是鲁派皮影戏的传统表演,也是最难的部分;第二个就是学习制作皮影,年轻人通常下不了那么大功夫。“南京现在既能制作,又能一人演一台皮影戏的就只剩我一个人了。” 

  制作皮影的工序相当复杂。姚其德介绍,从选材,到绘画、着色、整平、处理、组装,赶制一个尺寸小的皮影,起码要一周时间,大的有时需要几个月。每年,他都要去兰州等地收集、购买牛皮,“其实,制作皮影最好的是驴皮,但现在买不起,驴皮都拿去做阿胶了”。他笑着说,一块牛皮要200多元左右,制作大一点的人物,一块皮还不够,成本是很高的,加上演出时的布景制作、录音、排练等,演出一场皮影戏起码要2000元左右。“靠这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姚其德手上,至今还保留着他师傅传下来的一条清朝时期的皮影“龙”,“这条百年龙,还是我师爷传给我师傅的。去年有个商人要出大价钱买走,我坚决不卖!”

  皮影戏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如果皮影在我们这代断掉,那我们就是罪人啊。我不保守,能学我都愿意教。”每周,姚其德都会去南京紫竹苑小学、光华东街小学,给兴趣小组的孩子们上课,“大学也常请我去讲座,东大去过三次,南大一次,南航、林业大学也都去过”。他有些黯然地告诉记者,“我的师父和师兄都在1992年去世了,我今年也75岁了,还能为皮影戏奔跑贡献几年,自己也不知道”。

  (来源/综合自江苏经济报、中国江苏网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