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曾指出,江苏大气污染防治部分工作部署不到位。今年“回头看”期间,督察组交办江苏的信访件中,仍有近四成是大气污染方面的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下,花心思、下功夫全面探索治气“江苏经验”,努力使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落实到位。
江苏台记者谢学敏:早上7点,记者奔跑在徐州黄河西路上,最近来这里健身的市民也是越来越多。手机软件显示,今天空气质量指数是18,显示为优等;能有这样的成绩,的确是来之不易。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曾指出“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江苏省排名垫底,局部区域有所恶化”。虽然当地在空气质量改善上几经努力,但都收效甚微。去年,徐州成为江苏唯一未完成“大气十条”目标的城市,今年一季度PM2.5浓度再度反弹,同比上升22.9%。为帮助徐州治理大气,今年4月,省里为徐州开出“专项帮扶+强化督查”的“药方”。第一步组织权威专家,指导徐州制订实施2018年治气攻坚方案,下沉到各区县“一对一”找出真正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源和关键点。同时,强化督政和环境执法监管,全省调集来自6个设区市的环保执法人员,在徐州开展联合执法,动真碰硬加大媒体曝光和问责力度,让心存侥幸的干部和企业法人不敢再把专项行动当作“一阵风”。如此高压态势下,徐州大气污染物减量减排效果明显。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部副部长王晨波说,截至目前,徐州市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4%,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空气质量改善的效果也是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徐州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证明了现在创新治气机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徐州市民张金林说:“政府的整治力度还是挺大的,我们市民也感觉到空气是比较清新了。”
徐州治气初战告捷,今年6月中旬,这项创新机制又被推广到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的常州、淮安、镇江、宿迁。联合管控下,四个设区市检查企业528家,发现各类大气环境问题440个。与开展专项督查前相比,PM2.5浓度最大降幅达39.9%。在创新机制倒逼下,四个设区市也拿出各自的硬招实招:常州专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行动方案》,镇江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十条”,淮安主要领导不打招呼现场暗访,宿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江苏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刘晓蕾说,这个机制是通过专家全方位、系统化帮扶,对扭转大气污染防治不利局面,特别是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作用具有明显指导意义,能更快更好地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问题,也能为江苏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起到关键性作用。(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超 刘堃 徐州台 淮安台)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