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海洋就像一个浩瀚又神秘的梦。大海波澜壮阔的俊美令人向往,但瞬息万变的海况和航海过程中各种未知的危险又往往使人胆怯地停下前进的脚步。然而,有一位年仅19岁的南京少年,努力学习航海所需的各项技术,进行长距离航行训练,苦练基本功只为了勇敢追求自己的航海梦——在7月7日单人驾驶充气式快艇横渡中国第二大海湾渤海海峡,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位少年就是201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目前美国瓦萨学院在读的颜恪铭。
对水上运动项目“情有独钟”
谈及为何将自己的航海计划定名为“川”越渤海湾,颜恪铭向记者解释道,“我出生于1999年1月11日,三个1合起来形同‘川’字,从小认识我的人都叫我‘川川’。‘川’‘穿’谐音,这是我本次航海行动的命名由来。”自小热爱户外运动的颜恪铭,对水上运动项目“情有独钟”,也很有天赋。
“冲浪、游泳、驾驶船只,我都不在话下。第一次驾驶船只时,我站在岸边,看到许多人坐在船上手忙脚乱,船驾驶不稳,在水面上团团转。而我的手刚一碰到船,感到非常服帖,我立刻就觉得,这项运动没那么难。”说起船就格外兴致勃勃,颜恪铭显然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很有信心。
不让人生留遗憾
都说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位19岁的少年惊世骇俗的梦想,到底能不能“变现”?
记者了解到,颜恪铭一直以来都很有主见、勇于实践,活动经验异常丰富。
2014年,带领7名同学用了4天时间,从南京到杭州骑行近五百公里,沿途宣传青奥会及环保理念,征集了万人签名,受到多地市民的欢迎和好评。
颜恪铭表示,自己不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也许我会在茫茫大海某一个神秘的角落永远地消失,也许我能够顺利征服凯旋。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全世界人民明白,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坚定信念永存,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永存,中国人自强不息与中国梦永远同在。”
每天练习驾船3-4小时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颜恪铭的特训老师陈建国先生是中国户外运动界的知名人士:中国摩托运动健将、国家级教练、南京慈善特种应急救援队代理队长、拥有12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陈建国先生和恪铭的母亲刘薇女士是好友,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颜恪铭向陈建国吐露了自己的航海梦,陈建国便建议他挑战横渡渤海湾,二人一拍即合。
记者了解到,5月底一回到南京,颜恪铭就在陈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高强度的特训,为了尽快掌握冲锋艇驾驶技术,南京周边地区的水域、苏州的水库、长江上游……处处都留下了他奋力拼搏的身影,“平均每天练习驾船3-4小时,有的时候达到每天8小时。”
再担心也要支持他做下去
具体来说,颜恪铭的“川”越渤海湾计划起于山东烟台蓬莱,终于大连旅顺口,全程航线距离为170公里。据陈建国老师介绍,“川”越过程中供颜恪铭驾驶的是一艘3.3米的冲锋艇,偏小的船体将大大增加渡海的难度,以及他计划来回横渡渤海湾,目前全世界尚无人用此种形式完成此项纪录。
换句话说,海上情况复杂多变,颜恪铭是否能顺利“川”越渤海还未可知。因此,为保障安全,颜恪铭团队将提前在7月3日前往海边,考察、适应当地水域情况,7月7日活动当天会派遣一艘保障艇随行,并联系北海水上救援队,必要时将进行救援。
颜恪铭的母亲刘薇女士表示,孩子选择的挑战是很危险的,说实话,自己特别担心,“但是换种想法,如果不危险,一定有许多人已经尝试过了。我认为作为母亲不应该用我的爱去绑架孩子高飞的翅膀,孩子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他愿意去做有意义的公益,所以尽管再担心,我也要支持他做下去。另外,现在太多孩子缺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勇气,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用自己的经历感染他们,让他们重新坚持自己的梦想。”目前,刘女士已经决定跟随团队前往山东,“我一定会在海边送他登上他的理想之舟,然后第一个迎接他顺利归来。”
想要做公益就要有担当
据悉,此次“川”越渤海计划含购艇、船艇从南京至海边的运输、油料及各种保障费用,合计约20万。
目前团队已筹措到15万元,仍有5万元缺口,颜恪铭便写下网络倡议书,希望得到公众的关注和支持。
颜恪铭表示,虽然自己在美国念书,但其实只是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从小家人一直教导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要靠自己去实现,想要做公益,就要有担当。“很多中国孩子,在跟父母要求自由独立的时候,按照的是美国标准,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倒又变回中国标准了。”颜恪铭风趣地说,就算找妈妈拉赞助,肯定也要给妈妈看公益项目计划书。而且他认为,做公益最重要的并不是家人的资金支持,而是家人的情感认同。
颜恪铭告诉记者,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后,他会将此次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航行用的快艇及保障用艇捐赠给南京慈善(特种)应急救援队用于慈善应急救援公益事业,他也希望运用自己的水上和山地运动技能帮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需要的人。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