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一队南通学生在法国七战七捷,你知道吗?

2018年07月03日 17:41:37 | 来源:江海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94年4月底,塞纳河畔迎来了一群南通年轻人,他们没有像20年后中国扫货团那样,穿梭在香榭丽舍大道、出入于老佛爷百货。刚下飞机,这群年轻人就奔赴巴黎市郊的埃菲尔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准备第二天的行程。

  几天后的5月5日,这群以通中女排为队名的年轻人,七战七捷,力克土耳其、匈牙利、波兰、以色列等强队,勇夺世界中学生女子排球比赛桂冠。

  从这一天开始,通中女排,从队伍名称变为精神图腾,被许多人继承到了今天,成为了南通体育史上的一张名片。

当年的通中女排

  时任通中副校长的姚侃是当年带领通中女排参赛的唯一通中老师,他现在回忆起那段历史,仍旧感慨万千:“那年是许多人的第一次出国,见到巴黎的灯红酒绿,谁都忍不住多看几眼,但包括小选手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自己来巴黎的目的,除了在汽车上好奇观望外,都把所有精力放在赛前准备上。”

  姚侃表示,因为经费紧张,只能借一所巴黎郊区学校的学生宿舍住宿,导致每次前往比赛场馆的车程都很长,有时候比赛间歇段,队员们就在比赛场馆的地上休息。

当年的通中女排

  5月5日决赛,通中女排和土耳其队争夺冠军,赛前两队都是六战六胜,实力相当。

  据姚侃回忆,通中女排和土耳其队交手后,瞬间感到了对方的强大,双方比分胶着,前四局战成二比二平。比赛最后一局,比分交替上升,在看台上的随队工作人员因为紧张,都走出赛场透气。当比赛战至16比15时,后来的南通籍国手邱爱华用一记重扣,拿下了比赛,奠定了胜局。

  姚侃说,那次和土耳其队打得异常艰苦,事后才得知,此次前来参赛的土耳其队,是土耳其青年队,并不是学校队伍。

接受颁奖

  据了解,这次比赛是通中女排成立以来的首次出国比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多。只有家乡的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对每次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用报纸记录下了当时的一个个瞬间。通中女排获得冠军后,世界中学生体协主席拉莫斯专程走向通中女排,祝贺这些小队员们获得冠军。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大使蔡方柏和夫人专门宴请了通中女排全体成员,《欧洲时报》还就本次比赛进行了报道。

现在的通中女排在训练

  根据资料,通中早在1985年就决定尝试教体结合,其中主要的两个项目就是女排和田径。为了这两个项目,学校从多部门将耿昂、濮燕飞、王素萍等人才引进通中。随后,通中和当时的市体委进行“市队校办”的尝试,由南通市体委出教练员和专业方案,提供指导和培训;通中负责队员的思想、文化以及后勤。用时任教练员之一、刚刚退休的通中原体育教师濮燕飞的话说:“那时的女排后勤保障,条件是全通中最好的,单住宿条件比老师宿舍还好。”

现在的通中女排在训练

  队员的努力、教练员的付出、通中和市体委的帮扶,为通中女排获得世界冠军奠定了基础,也让体教结合的尝试走出了最初的小试验田,迎来了更大的舞台。

  1996年通中与当时的市体委,在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湛和省体委副主任孙晋芳的见证下,签订了正式的“市队校办”协议,“通中女排”正式成立。

现在的通中女排在训练

  2008年,通中女排荣获世界中学生排球比赛亚军。在日前举行的省运会上,通中女排荣获青少年部15-16岁女子组排球比赛亚军。

  每到周末,在通中的体育馆内,都能看到一群群花季少女在努力练习。在她们的心中,通中女排四个字,永远就在体育馆的上方闪亮,鞭策着她们再攀高峰。

  (来源:江海晚报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