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闸:安居乐业助民富 老有所养促民享

2018年06月21日 11:08:32 | 来源:人民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袁志良(中)和李云(右二)夫妇参加了社区书法和舞蹈公益培训,老年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记者王继亮摄

失业妇女花爱春在家门口的富民合作社找到了一份手工活,既能顾家又能增收。记者王继亮摄

53岁的张俊嵘是港闸区一名危房户,春节前喜搬新居。记者王继亮摄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示范,是江苏省在新时代下义不容辞之责。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即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为江苏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举旗定调。人民网聚焦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选取六个县(市、区)在某一方面的突出亮点进行报道。我们刊发南通市港闸区在人民生活高质量方面的实践。

  从4月份开始,年过六旬的袁志良和李云夫妇有了一个好去处——南通市港闸区秦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这里开设有声乐、跳舞、书法、绘画、瑜伽、剪纸等免费课程。于是,老两口没事儿练练书法,跳跳舞蹈,退休生活变得多彩惬意起来。

  从富民增收到精神满足,从安居乐业到养老养生……近年来,港闸区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标高水平全面小康,不断拓宽富民路径,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全区近30万人口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江苏省委提出‘六个高质量’,其中人民生活高质量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在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路上牢牢把握这一核心要义,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港闸区委书记沈红星说。

  助安居促就业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3个月前,张俊嵘80岁的老父亲去世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父亲是在新房里过了春节才走的。

  53岁的张俊嵘本是港闸区幸福街道施店村村民,祖孙三代7口人过去住在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六间低矮平房里,平房年久失修,条件简陋,“前几年屋外大雨屋内小雨,外面大风里面小风,最怕的是冬天下雪会不会把房顶压垮了。”转机出现在2015年,她家享受到了当地的危改房政策。

  “两套120平米的房子才花了50多万,去掉危房补助20多万,我们实际上只花了30多万,比市场价省了一半钱,儿子的婚房也不用愁了。”赶在春节前,张家搬进了幸福怡居安置小区。新小区出门见绿,回头即景,文娱、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居住环境得到了大改善,一家人的心情也舒畅开朗了。

  据了解,幸福街道像张俊嵘这样的危房改造户有125户,分住在幸福怡居和幸福新城两个小区,而港闸区自2013年实行危改房政策以来已有500多危房户喜迁新居。此外,区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17年,该区开工建设安置房54万平米,竣工交付110万平米,安置达4535户。

  安居乐业是人民幸福之基。去年,港闸区开展技能培训5300人次,扶持1012人创业,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21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同比增长8.8%,增幅位居南通市区第一。

  36岁的花爱春,目前在家带孩子,不便找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4年前,永兴街道越江社区成立了富民合作社,从事衣帽及电子器件等半成品的加工。今年3月,花爱春在社区帮助下也进入到这个家门口的富民合作社做工,“关键是时间自由,地点也不限制,可以带到家里去做。”社区党总支书记顾雅萍告诉记者,社区有1000多名失业妇女和富裕劳动力,他们通过富民合作社为企业代工解决了1/3的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在港闸区,当地政府和社区借助富民合作社、“残疾人之家”及公益专场招聘等载体,先后帮助了3万多人就业增收。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增加老人幸福感

  南通是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设区市,港闸区的老年人口占比则以超过28%为南通之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幸福感的虚实。据港闸区民政局老龄科科长严学峰介绍,该区通过机构+居家养老模式解决了全区6万名老人的养老难题,其中入住养老机构762人,因生活困难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2545人,其余绝大部分采取的是居家养老。

  80岁高龄的凌文德患有帕金森综合症,老伴曾广诚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疾病,为了减轻后辈的照料负担,两人住进了“医养结合”的市北护理院。“这里24小时有医生、护理师看护,一日三餐不重样,只要天气和身体允许还会带我们出去晒晒太阳或参加娱乐活动。”曾广诚老人说,他们住的既放心也舒心。护理院院长陈建群告诉记者,两位老人每个月各项费用加在一起7000多元,减去凌文德因失能获得政府每月返还2100元的补助,实际支出不到5000元。

  “港闸区现有养老机构10家,将来会通过政策引导扩大范围,让更多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严学峰说。考虑到多数家庭的养老需求,当地把机构养老延伸至家庭,依托社区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90岁的沈领珍老人就是居家养老受益者之一。“每天有专业护理员问寒问暖,有热饭热菜服务,还有人帮我做家务陪我聊天。”老人说,政府每个月还有150元的养老补贴。

  对老年人而言,年纪更大的重在老有所养,年纪较轻的更在意老有所乐。64岁的李云自幼喜欢跳舞,退休后时常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还组织了一支老年舞蹈队,过去苦于没有场地总是“打游击”。秦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房建新介绍,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娱乐需求,街道划拨150万专款对2700平米的配套用房进行装修,并添置了相关硬件设备,2个月前对社区居民开放,李云和她的老年舞蹈队“终于找到组织了”。老伴袁志良最近也到社区教育中心学起了书法。

  港闸区还通过做亮“欢乐五水汇”“群乐汇”等文化品牌,努力办好“文艺与时代同行”,加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创作来厚植居民们的精神家园,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港闸文明眼、港闸“好人园”等宣传阵地,让精神文化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让人人享有精神文化大餐。 

  (来源:人民网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