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是一场“特殊”的写作。临近高考,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组组长王夫成老师(省语文特级教师、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走进“荔枝高校大会”,对高考作文进行考前梳理,助力考生写出最新最美的高考作文。
【三个特殊】
高考作文是一项特殊的写作,特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殊的写作要求,有老师戏称“奉旨写作”。这个旨是所提供材料包含的主旨,或者样制取,也是出题者的意图。考生必须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按要求写作。二是特别的写作任务,写作时间需要1个小时以内。在这之内,不借助任何的参考资料,独立完成800字的写作任务。三是特异的评判方式,和过去纸质试卷的评判不同,现在是电脑阅卷。考生的一篇文章扫描到电脑里面,往往被切分成3到4个版面。老师阅读考生的文章,无法像我们拿着一篇文章可以及时的回头看,这是其一。 其二,一篇作文至少需要两个老师的阅读。两位老师的阅读分差在许可的范围内配对成功,成绩取平均值。反之,则有第三位老师。
熟悉并遵循以上这些“特殊性”,并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追求达到标准,那么,你就可以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考场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人生最新最美的画卷:
立意,在准确审题之上追求新颖深刻;
结构,在完整严谨之上追求畅达灵动;
素材,在切题合旨之上追求新颖独特;
语言,在达意清通之上追求文学文化;
卷面,在避免涂改之上追求清爽悦目。
【五项注意】
那么今天,我就和同学针对这些特点,谈谈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我们同学在审题准确的基础上,做到新颖和深刻。2013年江苏卷的作文材料,讲的是一群登山队员进入一个山洞,发现山洞的洞壁上有很多的蝴蝶。几天过后,他们再次进入时,美丽的精灵已不知所往。最后有结尾,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从材料的主旨出发,不少的同学由尊重蝴蝶想到尊重他人,还有不要破坏大自然,要敬畏自然与之和谐共处。但都没有领悟出题者的意图,结尾应该是这段材料的点睛之笔。它启发我们在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看似不相关的二者,其实它是有关系。类似于西方管理学的蝴蝶效应。世界它是一个一个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每个人每一个举措,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一旦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会导致分数不及格。江苏卷往往是在立意上分高下见分晓。所以审题准确是一个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们能够在立意上追求新颖和深刻。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要果汁说喜欢甜,一个要咖啡说喜欢又苦又甜,还有一个人买了矿泉水说喜欢这淡淡的水。这则材料看似浅懂,但可以去往深处想。仅仅写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立意较浅。立足立意可以由人的口味的差异,谈到差异的价值意义。正是由于这诸多的差异的存在,才构成丰富华美的世界。还可以以果汁咖啡和矿泉水来比附三味人生。王充说过“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查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启发我们要往深处想,再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立意。
立意的深刻体现在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个思考。高考阅卷老师往往看重的是文章对现实问题思考的有和无强和弱。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生活气息浓,现实针对性强,有独特遭遇及情感思想的文章往往容易得高分。
有模考题写到前人是如何过这个数九寒冬,有81瓣素梅,81瓣涂完以后冬去春来,命题者的意图其实是引导我们反思前人是如何拥有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
第二,结构。结构要求我们同学在完整严谨基础上追求畅达和灵动。3到4个电脑屏面使得老师在阅读时必须获得一种一以贯之的非常清晰鲜明的印象。畅达要求作文逻辑严密,两段相连要有前后勾连的语句。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
一是讲究结构技巧。苏洵的《六国论》和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老师推荐的考场佳作,都可梳理做结构上的剖析,进行学习。有这样一篇思路畅达的议论文《丢掉习惯》,一开始是从孩子观察世界的欣喜雀跃写起,实际上是询问为什么世界在孩子的眼里处处流光溢彩。紧接着对比大人世界的迟钝麻木,通过对比看出大人对自己五官利用的迟钝。由对自然景观的习惯延伸到对亲情关怀的熟视无睹,论证推进了一个层次。
我们一直以为桌子上的这杯热水一直都在,以为深夜的陪伴都是理所当然,以为一通电话是行程必须。可回想一下,你发现第一次发现热水的感动,获得陪伴的欣喜,离家时嘘寒问暖的释怀,你惊喜于世间有人在想着你、关心你,但很快你习惯了,对这一切都漠然视之,甚至厌烦。对亲情的冷漠缘于习惯,生活当中习惯让我们对很多美的东西醯焉不察,失去感受力。文章的最后强调丢掉习惯的迫切性和和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追求段落灵动。同样是南京的模考题,选用的是浙江的民谣,关键词是做人难做四月天。一篇文章除了整体结构畅达灵动以外,段落也要尽可能的追求不呆板。有篇满分作文第一段写到“说蚕哀哀地祈求温暖,麻喧嚣地要求降水,姑娘们又动起了阴天采茶的心思,这可把四月天难住了,我该怎么做让大家满意?”。对材料进行改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用了材料也显示了文采,同时自然的引出了第二段。“我想告诉4月天,既然无论如何都有人欢喜有人忧,那为何不痛痛快快地做自己!”它引出了“要做自己”的关键词、主旨词。第三段的“四月天如此,何况是人,然而我,悲哀的发现,有人在世间的嘈杂中遗失了自己”,由材料过渡到自己主要的观点,由四月天很自然地过渡到人。在108个字的篇幅当中辗转腾挪,跳跃到主旨词,非常的干净利落。
2011年在江苏省引起轰动的一篇满分文章,作者是无锡的一个考生。文章开头用早上来赶考时看到的一家小餐馆的名字“风沙渡”,一个别致的名称从一干的某某餐馆某某小吃当中脱颖而出,超越了平庸。文章的最后照应前文,“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么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我必去风沙渡,酒菜也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熟悉的题目如果按照常理来写的话,那可能很难拒绝平庸。但平庸的生活总有脱颖而出的事物,在作文当中要思考现实生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第三,素材。我们要求同学在切题、在合旨之上追求素材的新颖和独特。对于素材,同学往往只是单纯的摘抄,没有自己的思考。
从“别让大师带走了时代”入手,“讲骂东骂西骂,前骂后半疏客,怼天怼地怼人怼己一狂生”,这是悼念李敖的挽联。“这不仅让我遗憾,没有赶上那个质疑一切批判一切的豪情时代,又伤感世上怒目金刚又少了一个。”引申到现实意义,这不是考场内几分钟能够琢磨出来,而是得益于平时的消化和锤炼,对积累的素材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写出自己独特的心得和感悟。
第四,文学内涵。2001年全国统一卷以诚信作为话题,南京市第13中学出了江苏高考历史上第一篇高分满分文章——《赤兔之死》。这篇文章是蒋昕捷同学从三国演义当中挖掘素材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虚构能力而进行的故事新编,以赤兔马因为诚信不食草料而死,诠释诚信的意义和价值,用的也是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文体。用历史故事来诠释立意颇为常见,但以文采取胜。
文章的文化文学还体现在文字的含蓄。南京市零模高分作文有一篇《失“诗”》,主题词是“失去惊喜”。文章的最后,“迄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时耳边响起的远古之声,但如今,我却已经听不见了,再也没有读诗时耳边响起远古之声的惊喜。我,我们,已经聋了。”
结尾“我,我们聋了”化用了典故,源自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目前扰扰攘攘的花花世界,让我们有耳如聋、有目如盲,一个即聋盲哑于一身的人,尚能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而健康的常人却感受不到。 “我,我们已经聋了”,确实引人思考,结尾留有余味,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第五,最后是卷面。不只是类比书法的卷面会让老师眼前一亮,不是那么漂亮但工整的字所体现的那一份认真劲儿也能让我们感动,所以想提醒我们同学,字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保持卷面的整洁,清爽悦目即可。
【十大人文主题】
我想提醒我们同学对素材进行归类盘点,以下是我列举的十大人文主题。
第一类,热爱生活健康丰富的审美趣味。在行文当中表现出对自然对人生的趣味。袁宏道讲世上难得者唯趣,明代的吕坤讲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的真滋味,是一种沉静的内心。前面是怎么样后面是怎么做,这样的归纳能够帮助同学去结构文章。
林清玄说“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以此看出不同人的审美的趣味和境界。我们在作文当中要传达出自己的审美趣味的独特性。
第二类,超越功利不役于物的浪漫情怀。道家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儒家讲”君子坦荡荡,而苏格拉底讲“一无所需最像神”。一无所需不可能做到,但可以无限接近,尽可能去追求这样的境界。
第三类,亲近自然师友造化的虔敬之心。大自然给我们智慧,涵养心灵。吴均《与朱元思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辛弃疾讲,“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国的文人以及诗词文,和大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里记载,宋代有九个僧人,都喜好并擅长写诗。进士许洞与其聚首赋诗,要求不能涉及到山水风云竹这些字,和尚闻之停笔。从这里看出我们中国的诗词文学,和自然、鱼水之情是不可须臾分离的。
第四类,心有所恃,享受孤独。周国平说人生因孤独而丰盛,汪国真觉得追求需要思索,思索需要孤独。孤独,是人生的非常有价值的存在状态。
第五类,民胞物与和谐共处的平等意识。民胞物与是北宋的哲学家张载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是一种平等的意识。陶渊明也有类似的表述,“落地即兄弟,何必骨肉亲”。而这个平等不仅是人与人的平等,美国学者卡逊说过,“我们必须和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第六类,独立思考不随世俗的自信豪迈。屈原的出世独立,陈寅恪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还有元代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许衡和他的乡人一起躲避战乱背井离乡。因炎热的天气,好多人跑到梨园去摘梨,唯有许衡不动。尽管乡人劝说兵荒马乱园子主人布置生死无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便是有自己的判断思考,以及为人处事的原则。
第七类,审视社会并从批判走向建设的担当的意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对天下事的关心。知识分子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的良心,而当代的学者童大焕认为公共知识分子、企业知识分子和政府知识分子中,只有公共知识分子才能称之为社会良心,因为只有后者会对现实批判引导,对历史批判传承。高中生作为知识分子,要审视社会,借助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并且能够从批判走向建设,体现出主人公的精神。
第八类,简生活。剔除生活当中一些枝枝叶叶,繁文缛节的东西,能够执笔直抵生活的实质。
第九类,欣赏差别、包容异己。蔡元培先生说多歧为贵,费孝通先生讲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欣赏他人、能够包容异己的广博胸怀。
第十类,立足本岗、做出精彩绝伦的事业的工匠精神。乔布斯说这一辈子没办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做到精彩绝伦。立足本职工作,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是目前弘扬的主旋律。
第十类,语言。语言要求同学在达意清通之上追求文学文化。很多同学都以为“辞达而已矣”,但其实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高考不光要追求达意精通,还要追求文字的文化文学内涵。纪实的文体也可以使用富有文化内涵文学趣味的词语增光添色,从而表达鲜明的爱憎情感。有好多同学在草稿纸上构思立意时,有意把一些有文学文化内涵的词语罗列在旁,从而运用到文章当中去。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写作方法。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杨惠 编辑/范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