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地震 这些留言可曾“震动”了你的朋友圈?

2018年05月28日 20:58: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文/王晟) 今天凌晨(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深度13千米。吉林和黑龙江多地震感强烈所幸,截至今天18点,当地仅有房屋和财产损失的报告,尚未有人员伤亡的消息。

 

  但是,今天在微博和朋友圈里,一些对本次地震的“见解”还在不断流传、更新,其中有两大说法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呢?

   东北都有震感 因为地震比较“浅”?

  经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吉林松原市宁江区(北纬45.27度、东经124.71度),松原市宁江区、前郭县、大安市震感强烈,长春、四平、白城等地震感明显。此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也有震感。

  

 

  有不少网友半开玩笑:“松原地震,整个东北半夜震醒。”

  听说地震深度13千米,属于浅源地震,有人怀疑——“莫不是因为地震发生得浅,所以传播的范围广?”

  他们的理由是: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就是一次浅源地震,当时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大半个中国都“感同身受”,破坏性巨大。

  地震按照发生位置,也就是震源的深浅,分为三个等级: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千米。

  江苏省和南京市地震局的专家,曾向记者介绍,在三个等级的地震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左右,而且震感强烈,遇到震级大的时候,容易造成巨大破坏。

  震源深度直接影响到地震的破坏力大小,但是,每场地震能够波及的范围,可不仅仅是因为震源深度,因为地震波的传播是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人类至今还在探索中。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地震都发生在比较浅的地方,后来才发现,有的地震发生的位置非常深,照样可以让很多地方感受到它的威力。

  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5月24日13时44分,俄罗斯东海岸鄂霍次克海附近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竟然深达600千米!

  鄂霍次克海地震发生的位置

  要知道,地球的地壳部分,平均厚度大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比较厚,平均约为40千米。600千米深处的地震,说明是发生在地壳之下的地幔层中。

  这么深的地震,对地球表面的破坏力并不大,因为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气力大伤,但是传播的范围依然超出想象。

  根据当时的记录,远在3700多公里外的江苏南京中山陵的基准地震台,以及江苏各地的地震台网都检测到了地震波,当时很多网友也说感觉到了桌椅有晃动。

  地震部门测算过,当时的地震波是以10公里/秒的速度传到江苏等地。

  可见,地震震感传导的范围,跟地震震源的深度,没有直接关系。

   地震前 又见地震云?

  和每次地震过后一样,今天网上又出现东北曾出现“地震云”的传言,称“10天前,在沈阳上空出现地震云,预测东北三省会有地震……看来天象还是准的,怪不得古人都看天象”。传言还配上多张所谓的“地震云”的照片,“有图有真相”。

  中国气象局下属的中国天气网,通过官博“@中国天气”进行辟谣:“地震和云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有关系!”

 

  “@中国天气”官方微博表示:“无论在气象学还是地质学中,都普遍认为地震与云没有联系。你所见到的‘地震云’,其实都有自己更靠谱的名字,它们预示的不是地震,而是某种天气。常为地震‘背锅’的有这么两种云:波状层积云和透光高层云。”

  事实上,关于“地震云”的说法已经在网上流传了十几年,汶川地震、鲁甸地震、芦山地震,乃至一些微小地震发生后,网上都有人声称提前在千里之外的某地看到了“地震云”,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指天预测”,未来哪些地区还会发生地震。

  其实,地球每年要发生数百万次地震,绝大多数都是微小地震,或者叫无感地震,在3级以上的地震能被感觉到,到5级以上的地震才会造成明显破坏。

  以2017年为例,中国地震局公布的数据说,2017年中国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500次,其中3.0到3.9级400次,4.0到4.9级81次,5.0到5.9级16次,6.0级到6.9级2次,7.0级以上1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2017年中国地震统计

  如果每次地震都有“地震云”,那岂不是每天天上都是“地震云”?

  何况,云是地球水汽交换形成的产物,本身就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与地下的运动并无直接的关系。

 

  2017年,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科院大气所的专家,联手编撰修改了百度百科中“地震云”的介绍:

 

  “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目前尚无准确定义,也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

  (参考:中国地震局、中国天气网官网、新华网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