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作为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许多扬州人都会有收藏的爱好。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在扬州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宝藏,所以,大多数人喜欢收藏的都是一些名人字画或者古董。
赵玉刚是泰兴的一位收藏达人,不过,他收藏的既不是古董,也不是名人字画,而是一些跟红色文化有关的物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说到赵玉刚与红色文化结缘,还要从他年轻的时候说起。
1982年,赵玉刚18岁。那个年代,很多的男孩子都有一个梦想——做一个军人。在男孩子心目中,帅气的军装是所有是衣服都比不了的。赵玉刚也不例外,18岁的他选择了进入部队锻炼。
进了部队以后,赵玉刚做了一名通讯员,每天有一项工作,就是将部队的信件从营部拿回部队。慢慢的,赵玉刚迷上了信件上各式各样的邮票。遇到喜欢的邮票,他就会向战友讨要。对不集邮的人来说邮票并没有什么其他用处,战友也都大大方方的赠送给他。
渐渐地,赵玉刚开始对所有跟红色文化有关的东西感兴趣,比如红宝书、毛主席像章......
提到红色文化,就不得不提一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曾经是人人必戴的物品,每个人的胸前都至少会带一枚毛主席像章,多的甚至有几十枚。
天下玉,扬州工,扬州玉雕世界闻名。因此,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扬州玉器厂也顺应时代的脚步,生产过许多玉雕的毛主席像章,并传到了全国各地。
赵玉刚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一个小贩,从他的手中淘到了一件和田玉的毛主席像章,赵玉刚一直视为珍宝。
90代中期,赵玉刚从部队退伍,决定下海经商,到江西创业。
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曾经孕育了红色文化的地方,赵玉刚对红色文化也越来越痴迷。星火燎原,发自江西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的革命火种,也彻底点燃了赵玉刚心中心中对红色收藏的那份热爱。
工作之余,赵玉刚最大的爱好就是去逛当地的古玩市场,在那里,赵玉刚淘到了许多的宝贝。像章、宣传海报、瓷器、电影海报......他把做生意赚的钱都用来淘了这些“红色宝贝”。
一次无意中,赵玉刚看到了一件巨大的毛主席刺绣,他当即找到刺绣的主人,请求将这件刺绣卖给他。
刺绣的主人对这件刺绣也是十分钟爱,无论如何都不肯将刺绣卖给赵玉刚。
赵玉刚也不肯放弃,有事没事就登门拜访。刺绣主人也从赶他走,每次来都请他喝茶,但对刺绣闭口不谈。
终于,在赵玉刚登门拜访的第四年,刺绣的主人松了口,同意将刺绣转让给他,但必须要赵玉刚用收藏的瓷器来换。
赵玉刚思考了很久,狠狠心,用自己的90件瓷器换来了这件精美的刺绣。
几十年的收藏,赵玉刚已经积攒了大大小小上万件的红色文物。这时候,看着家里的这些藏品,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把藏品藏在家里,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价值,让更多的人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才能放大他们的价。
2009年,他决定开办一个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将自己的这么多年以来收藏的红色文物向公众免费展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泰兴市红色文化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也是江苏地区的首家私人红色文化博物馆。
紧接着2011年,黄桥分馆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两家博物馆都靠着赵玉刚自己一个人支撑运营,运营期间也多次遇到资金问题,几度难以维持下去。
许多收藏爱好者想要购买他的藏品,都被他婉言拒绝。对他来说,这些红色宝藏都是无价之宝,也是他心中的信仰。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比赚钱更有意义。
(来源:海西头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