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选购百万册图书,你在金陵图书馆看到的书几乎都是他买的

2018年05月11日 20:41:36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 买书也有讲究,出版社、作者知名度、馆藏侧重点都要考虑。"" 琢磨不出方案,就一边自己‘啃’资料,一边跟兄弟馆交流学习。"" 最近精准扶贫的概念很热,其实扶贫也要扶智。" 对于南京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秦广宏来说,自己接触了 20 多年的文献采访工作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所谓的成就只是自己在喜欢的工作上,表现出的一种近乎强迫症的完美主义罢了。

  默默耕耘 20 年,金陵图书馆大部分书经他采购

  藏青色外套、西裤、利落的头发、一副眼镜架于鼻梁 …… 朴素又低调,是初见秦广宏最直观的印象,但你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和善大叔,是金陵图书馆上百万本图书的选购者,选购工龄长达 20 年。

  " 我 1990 年进入金陵图书馆工作,从事文献采访的工作,其实就是买书。" 秦广宏告诉记者,当时学习图书馆专业的人还比较少,他因为喜欢书就一直留了下来,转眼间也已经 20 多年了。" 很多人都会好奇,图书馆有这么多书,书到底要怎么选?其实这里边是有说法的。" 一提到买书,秦广宏的眼睛就亮了起来,首先要根据馆藏建设大纲排除掉哪些书不能选,比如散页的不能买,太小的异形本基本上也不能买,然后再根据出版社、作者的知名度、馆藏的重点以及读者的偏好程度细致挑选。

  " 像金陵图书馆就比较偏重社科人文类图书,特别是南京地方文献,那么我选书的时候就会注意。与此同时,读者的喜好也在发生改变,近几年少儿图书的需求明显增大,因此我们也会相应增加这类图书的选购。" 秦广宏说,20 年来,他从独自一人选书到与徒弟一起选书,从原来每年选购几千种图书,到现在的几万种图书,购书总量已经达到了百多万册。" 当你精心寻访来的一本书被懂得它的读者借阅时,那份喜悦是难以言表的,在文献采访这个普通的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其中甘苦,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老学究的自律," 磨 " 出多项大奖

  2010 年,由于工作需要,秦广宏将文献采访的工作彻底转交给了自己的徒弟,自己则专心开展图书馆的整体业务研究,参与完成了金陵图书馆理事会制度、总分馆制度的调研和建设,研究成果拿到了多项大奖,比如江苏省第十一届五星工程奖论著类一等奖和江苏省第五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 半路出家 " 搞学术还这么牛?秦广宏笑言,可能与自己的 " 强迫症 " 有关。" 我给自己定位,是个传统型的人,做什么就想把它做好,看到不好的地方,心里就会难受,可能这就是老学究的一种自律吧。" 秦广宏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在买书的同时也做过资源管理的工作,当时馆里的一些工作流程还不够规范,资源建设大纲也需要由他和同事们共同完成,可是没经验,确实拟不出来,于是他就一边 " 啃 " 书,一边向其他更成熟的图书馆同行请教。

  " 当时金陵图书馆跟广州、杭州、深圳等十五个城市公共图书馆形成了一个联盟,我就大量翻阅这些兄弟馆的资料对标找差,文章都看完了再去跟人家请教。" 秦广宏说,"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学术研究就得下苦功夫、笨功夫,没有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是肯定做不好的。"

  55 岁仍追热点," 公共文化云平台 " 正在路上

  " 我给自己总结,我在理论上做的研究最终还是希望能推动图书馆的一线工作发展。" 虽然已经 55 岁了,但秦广宏仍然奋斗在自己的路上。近两年,他紧追热点,对南京公共文化云平台的理论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 最近精准扶贫的概念一直很热,但我觉得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秦广宏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农民工和城市边缘人来说,光是送书给他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他们想要读的书,在这方面上海就做的比较好,上海市区两级公共文化云透过网站、微信、APP、大屏等管道,展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旅游景点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由市民在大数据中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想听的讲座、想看的戏,想看的书可投递到户,投票数最多的戏就会送到对应的文化站。受此启发,秦广宏率领课题组综合调研了全国各地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情况,并结合南京的现状,提出了南京市公共文化云平台的模式及运作方法。

  秦广宏介绍说,上海,浙江等地的公共文化云平台起步较早,现已颇具成效,南京市也应尽快构建自己的公共文化云平台,在浦口与江宁文化云的基础上将全市文博图等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一站式打通,实现从 " 政府端菜 " 向 " 百姓点菜 " 模式的转变。

  55 岁的秦广宏,一半韶华与书为伴,他说,未来还将在岗位上坚守,因为这是一个坚定热情的图书馆人所应该做的。

  (来源:现代快报;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