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安城印象:驸马巷里的柴火生活

2018年05月06日 15:49:28 | 来源:淮安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阳光所照之处,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布雷兹特里特

  午后,趁着阳光正好、清风阵阵。

  随着春风逛一遍驸马巷,

  享受宁静小城中的宁静小巷的静谧味道。

  巷 记

  城市中最不缺的就是巷子。

  只是北京的叫胡同,上海的叫弄堂,而淮安的比较朴素,就叫巷子。

  在这些朴素的巷子中,小有名气的就是驸马巷了。

  石碑青瓦,飞檐廊台,不平整的石板路不仅承载着穿梭不息的人群,还有不紧不慢悄然走过的时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有驸马都尉黄琛,后有开国总理周恩来,即使这里已为寻常巷陌,却仍透着不一样的历史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铺子都喜欢开在巷子里了。

  生意生意,无论哪行都是各自安身立命的根本。

  食 记

  逛巷子,除了厚重的风景,还有就是吃了。

  都说老淮安人会吃,再平凡的食材也能翻弄出好多花样。


▲炸馓子

  只是一些变了形的面粉而已,却在老板娘娴熟的指法和刚刚好的力度下,在油锅里飘香翻滚。


▲谭记小吃

  逛街累了,来一碗肉酱刀削面。

  逛街渴了,来一碗清甜可口的赤豆汤。

  店门口还有味道超棒的炸串串,里脊串、小圆干、火腿肠、鸡爪子…蘸上清甜的酱汁,简直味道好到飞!


▲德丰酱园店

  算是这里很老的酱园店了,就静静依偎在牌楼的旁边。

  从三三有记忆的时候就一直在,大头菜,各种酱菜,配上稀饭简直可口极了。

  伟人记

  这样安静的柴火生活,必有原因。

  大节小节,每天总有很多人来看他。

  大概每个在外地求学的淮安人都这样介绍自己——“我来自淮安,周总理的故乡。”

  白墙黑瓦腊梅馨香。这株梅花比那些文物都更有存在感,每年寒风料峭的时候,总是用清香给人提神。

  小时候父辈带我们来这里,长大后,我们带自己的下一代来这里。

  总理小时候跟着奶娘打理过的菜畦,现在仍绿油油一片,小时候他们吃过的井水,现在仍清水渠渠。

  故居里面是伉俪情深,故居外面也是老来温馨。

  人与人之间恒久的感情,大概是这世间的最珍贵。

  其实,巷子的生活和别处的生活大概都是一样的。

  有奋斗,有辛苦,有温馨,有安然,不一样的就是,在这里,淮安人有总理陪伴。

  不是炫耀,而是淮安人生活的底气。

  (来源:淮安旅游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