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象过,一座用于海上瞭望的高塔也可以成为艺术展览的平台。在英国东海岸小镇克拉克顿,就有这样一座拥有200年历史的名为杰维克马特洛塔(Jaywick Martello Tower)的高塔。它现在已经华丽变身为一个小型艺术展览馆和活动中心。
5月19日,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艺术团的艺术家们登陆高塔。这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艺术团第一次在欧洲上演整台的木偶戏演出,小小的木偶将为这里增添一缕古老东方的文化神韵。除了杰维克马特洛塔的演出外,艺术家们还将走进英国的剧场和10所学校,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木偶戏带给英国观众。
▲ 许虹表演木偶剧《嫦娥舒袖》
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戏传承人许虹将领衔此次英国巡演。她介绍,此次巡回演出的内容以折子戏为主,既有经典的《嫦娥舒袖》《武松打虎》,也有不少专为小朋友准备的、寓教于乐的节目,以诙谐幽默的动作语言讲述生活道理。
▲ 许虹表演木偶剧《变脸》
许虹出生在江苏高邮,由于父母都在剧场工作,她从小就与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14岁时,她开始学习木偶表演,并凭借着对木偶戏的热爱以及超出常人的刻苦和勤奋,很快就成了剧团的台柱子。然而,许虹并未止步于传统的传承,在多年的木偶表演中,她不断研究、尝试,成功地将扬州八怪的故事融入木偶戏中,独创了《板桥作画》,打破演员在幕后演出的惯例,首次以人偶同台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这次英国巡演中,人偶同台的节目也会登上舞台呈现给英国观众。
▲艺术团赴厄瓜多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艺术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戏的传承和保护单位。此次虽然是木偶戏独挑大梁在英国巡演,但其实,许虹和艺术团的木偶艺术家们对于国外观众来说早已不陌生了。艺术团曾多次赴马来西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日本、美国、德国、丹麦、智利、泰国、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小小木偶以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魅力赢得了异国观众的欢迎。
▲小观众与许虹互动。
2012年11月,艺术团在牙买加进行访问演出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一位小观众在演出后激动地抱着嫦娥的木偶久久不肯松手。在厄瓜多尔,一位小观众的父母在演出结束后对许虹说,看了中国木偶戏,打算让女儿学汉语。小小木偶就这样在木偶戏演员双手灵巧的一牵一拉之中传递了快乐、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虽然即将在英国演出的都是十分成熟的节目,许虹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木偶艺术团的演员们并没有放松要求,目前,她们正在为巡演做着各种准备,力求完美。
扬州木偶戏又称为傀儡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
扬州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其杖头木偶与福建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泰兴广陵镇的木偶剧起源于清朝中期,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历史。
杖头木偶主要用三根棍子来操控木偶的肢体和神态,所以又叫“三根棒”,而提线木偶是用很多线来控制木偶。虽然杖头木偶只用了三根棍子,但木偶的灵活性依然很好,连眨眼、甩水袖甚至写毛笔字这样高难度的动作都能表演。
不同于欧洲国家写意夸张的表演形式,中国的木偶戏重在写实,即凭借高超的技艺来奉上精彩绝伦的表演。
在捷克,木偶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6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势力开始了对捷克三百多年的统治,德语替代捷克语成为官方语言。捷克人担心自己民族的语言会因此而消失,于是,在民间偷偷用捷克语来表演木偶剧逐渐成为捷克人建立民族自信的重要工具。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木偶剧渐渐成为了捷克人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并逐渐成为捷克人心中的国剧。
净琉璃文乐木偶戏是日本最主要的传统舞台艺术形式之一,集说唱、乐器伴奏和木偶剧于一体。它起源于江户时代(1600年前后),是15世纪流行的一种叙事的净琉璃艺术与木偶艺术的结晶。
越南水上木偶戏是一种越南传统的文艺表演,约有一千年历史,表演方式是在水池上搭起舞台,由隐藏在后台的演员用长线或竹竿操纵木偶,使之演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及戏份。
来源/同乐江苏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