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她每天都在奔跑,只为对每一个生命尽责

2018年05月01日 05:23:58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早晨7点一刻之前到医院,7点45分交班,经常忙到下午两三点才吃饭,深夜加班加点更成为一种常态,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对于南通一院急诊中心护士长任玉琴而言,一天24个小时根本不够用,她忙得像陀螺一样脚下生风。

  作为“南通市应急救援先进个人”,43岁的任玉琴是一个风一样的女子,连说话都像爆豆子一样快人快语。在护士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近了这位有着“拼命女汉子”之称的一线护理工作者。

  “赛跑”高手,每天与死神争分夺秒战斗

  自1996年以来,任玉琴一直战斗在急诊一线。多年的实战经验加上她不断提升的理论水平,使她在病情决策、急救处理方面有着傲人的本领。

  记得有一次,急诊抢救室收治了一名主诉腰痛的老年患者,她发现患者疼痛异常,双下肢皮温发凉,双足动脉触及不清,“主动脉夹层?”于是她立即给患者做了相关体格检查,并向医生汇报了情况,后影像学检查果然印证了她的判断,为患者赢得了生命的时机。

  2013年5月2日清晨,医院旁边的公交站台上停靠着一辆公交车,车上有一位老年乘客突发心跳呼吸骤停,任玉琴带领她的团队在公交车上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除颤、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在进行了长达42分钟后,终于使老人得救了。

  去年5月10日晚上19点30分,一辆私家车急速冲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楼门口,汽车后排座位上的孕妇羊水已破,已经疼得无法正常交流,马上需要介入急救措施。考虑到从狭小的后车厢搬运孕妇上担架车再到产房,不但浪费宝贵的时间,更存在婴儿发生意外的风险,任玉琴和她的团队果断决定在车上帮孕妇接生。在胎儿顺利出生后,任玉琴和另外一位护士一路狂奔,几百米的距离只用了1分多钟,就将宝宝送到新生儿室。事实上,在车上接生新生儿还是市一院急诊中心第一次遇到。所幸的是,由于该院急诊中心平时已经储备好了基本技能和急救知识,遇到突发状况,能够快速得当处理。

  “奔跑,是我每天工作的常态。因为我必须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在任玉琴的带领下,这支团队屡创生命的奇迹。从“无家属心梗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三岁男童肉丸卡喉窒息”到“最美‘护士妈妈’”“急诊室的‘男’丁格尔”等等事件,无一不得到媒体的广泛赞誉,为白衣天使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自2001年起,任玉琴和她的团队积极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参加“第一目击者科普工程”活动,提高民众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旨在救活更多的人。2015年她根据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紧急事件,和同事们一起编写了口袋版《日常生活急救手册》,包括异物卡喉、溺水、触电、犬咬伤等急救处理,放置在急诊大厅供免费领取。多年来,她主持和参加的科普活动深入到社区、学校、工矿等单位,辐射40000多人次。

  拼命女汉子,她只参加过儿子的三次家长会

  急救监护仪前的凝神和专注,她以五尺女儿之躯,枕戈待旦,剑胆琴心;生死边缘的搏斗和较量,她以金石不渝之志,临危不惧,坚守防线……在急诊这个医疗战线的最前沿,她一干就是22年,历经难以计数的磨难,却依然初衷不改,心怀着第一次带上燕尾帽时的憧憬和满足。

  认识任玉琴的人,都说她工作很“拼”。“其实,我是不得不拼,我必须对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负责!”在她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数十本记录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她说,大约一个月就记完一本,把每天需要做的工作都记录在本子上,下班前必须再过一遍,以此监督自己不放松一丝一毫的警惕,将患者的意外降到最低。

  任玉琴将这股“拼”劲儿也传递给了整个急诊抢救室护理团队。“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好,干到极致!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与生命打交道。”任玉琴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有心人发现,在市一院急诊抢救室,没有一张座椅,所有护士必须全天候站着上班,“这是为了方便随时加床,同时便于随时移动床位。”任玉琴说,这样的规定还在于护士坐着比站着的身体反应速度会慢一至两秒,而急诊抢救工作必须能缩短一秒就缩短一秒!

  静脉曲张、腰肌劳损、胃溃疡、心律失常 ……整天处于高压的紧张工作状态之中,任玉琴和她的同事们纷纷患上了这些职业病。“最夸张的是有一次午饭吃面条,原本打算喝一口汤,结果中间跑出去五六趟看病人,再回来的时候,汤已经不能喝了。”

  “儿子今年19岁了,从小到大,我只参加过三次家长会,老师都不认识我。”任玉琴坦言,作为母亲和妻子,她很不称职。自2011年担任急诊中心护士长以来,任玉琴每年除夕都留守在医院过年。“在上海工作的妹妹每年年三十都会在急诊大厅的一角默默地等我一起回家,这一等就是第二天凌晨……”这位“75后女汉子”说,这些年,她无愧于工作,但对家人亏欠太多。

  网络潮人,她用文字记录护理工作的真情故事

  “下午,让一位17届的护士配合完成了一例气管插管,相信她下一个会做得更好!他们比当年的我要优秀很多倍!”“今天的感受:再忙也要亲自看病人,哪怕仅仅是看一眼的动态评估。”“工作从来都是不断追求卓越;工作餐只要填饱肚子就行。”……翻阅任玉琴的微信朋友圈,一股浓郁的人文关怀扑面而来。这些年,不少患者、同事都成为她的粉丝,每天阅读她指尖流淌的温情故事。

  原来,早在2016年,任玉琴就加入了全国急诊青年记者团。“这是北京协和医院发起成立的一个民间组织,通过记录急诊人的工作,展现急诊工作的酸甜苦辣。”任玉琴说,这样的记录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惯性,也是为自己和同行打气、加油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我也经常回看自己朋友圈的记录,心中的那股职业荣誉感还是会油然而生。” 正如她所说,她是带着一份情怀干急诊的,因此虽苦犹乐。

  任玉琴的“潮”还体现在她对网络知识的熟练运用,她懂得用微信小程序中的“传图识字”,以最快的速度给年轻的护士出卷子;她善于学习急诊护理前沿的新知识,采用“SBAR交接单”方式,以一流的效率管理近40人的团队;偶然的工作闲暇里,她依旧喜欢嗅每一片花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热情,以感恩的心态拥抱生活……

  “我在工作中脾气有点急躁,难免得罪人。”任玉琴说,她的工作准则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所以即使遇到比自己职务、职称高的专家,她也敢于说“不”,目的只有一个——将患者的风险降到最低。

  干了这么多年的急诊,没有退缩没有委屈,那是假的。任玉琴也曾哭过怨过退缩过,可第二天醒来,她仍然早早就到了科室,仿佛昨天的眼泪只是被风沙吹迷了眼,她说:“只要一天还没有离开,我就一定要站好今天这班岗!”

  在任玉琴的带领下,市一院急诊中心护理团队也先后获得“南通市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南通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江苏省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团队成员也捷报频传:“南通市急救技能大赛一等奖”“南通市百名优秀护士”“省厅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考核小组第一”;而她也因为杰出的工作得到了家属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表扬信,在“十二五”期间获得了“南通市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称号。  

  (来源/南通发布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