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无锡水域全面启动打捞蓝藻水草 新添15艘打捞船

2018年04月14日 09:25:34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随着气温渐高,太湖又现水草、蓝藻。记者昨从无锡市蓝藻办获悉,眼下,无锡水域湖泛巡查和藻情监测、蓝藻及水草打捞等工作已全面启动。相比去年打捞能力不足求助“外援”的无奈,今年无锡新添2条藻水运输船和15条自动化水草打捞船,无论是水草还是蓝藻的打捞、处置都有望实现“自力更生”。

  水质转好梅梁湖菹草今年又疯长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太湖无锡水域的水草收割打捞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主要集中在梅梁湖和贡湖近岸沿线。水草面积和密度都和去年差不多。市蓝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梅梁湖的水草分布位置和去年基本相似,贡湖一带的水草则分布在沿岸500-1000米附近。水草品种依然以菹草为主。

  相关人士分析,之所以今年贡湖的水草大多积聚在沿岸,主要是由于湖水透明度较高,适合水草生长。与此同时,梅梁湖中的菹草和去年一样疯长。“只有水质转好水体透明度高了才会有水草生长。”该人士表示,水草到5月份就要衰败死亡,为防止藻草共生,现在必须全力打捞。一方面要收割水草,另一方面还要打捞蓝藻。相比去年,今年的蓝藻来得稍晚一些,蓝藻的量也比去年同期略少。这一方面得益于冬季温度偏低,尤其是锡城普降大雪一定程度上对湖水起到了“降温”作用,减缓了蓝藻的生长速度。另一方面和近年来力推太湖治理的各项举措不无关系。“这两天宜兴附近水域的蓝藻日打捞量已经达到近万吨了。”他告诉记者,4月11日卫星遥感蓝藻检测显示,蓝藻面积达到100多平方公里。随着近期气温的不断升高,蓝藻打捞的攻坚战也将全面展开。

  打捞装备、处置能力双双提档升级

  知情人士透露说,往年由于打捞能力不足,一些水草来不及打捞腐烂后沉入湖底,易造成二次污染。去年无锡还请了苏州10多条打捞船来锡“救援”,帮忙捞了一个多月。

  目前,无锡市去年购置的2条200吨藻水运输船、15条机械化水草打捞运输船已全部交付使用。相关人士透露说,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收割水草时只割除60-80厘米。剩下的部分留在湖中任其生长,以继续发挥吸纳污染物的作用,从而削弱湖中所含污染物。让水草继续生长后再次进行收割。他表示,下一茬水草收割的时间通常要视水草的生长状况而定。一般来说,20天左右就要进行下一波收割了。

  滨湖区增加了10条割草船、市里也增加了5条水草打捞运输船。至此,整个无锡有20条自动化的水草打捞处置船,基本上能满足太湖无锡水域水草的打捞需要。

  除了新增水草打捞装备外,今年还在蓝藻处置能力方面进行了升级。“蓝藻后续处理能力的提升是今年的重点工作。”市蓝藻办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1座,目前已储备各类吸藻泵15台(套)、微孔增氧曝气机4台、挡藻围隔3500米、蓝藻围网1000米、输藻管道280米等应急物资,沿湖各地也储备了一批吸藻泵、增氧曝气船、挡藻围隔等应急物资; 渔港智能化蓝藻打捞示范平台已建设完成。

  逐步淘汰藻泥粗犷型处置方式

  由于蓝藻打捞和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现有藻水分离能力已无法满足打捞高峰期藻水“日产日清”的工作要求。据测算,2017年梅梁湖区域藻水分离能力峰值缺口已达1.9万吨/日。目前正在编制方案,拟在十八湾区域新建15000吨/日藻水分离站,今年主要开展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开工建设。在新增处理能力未到位的情况下,水利部门在盘湖湾藻水调峰堆场设置了临时藻水分离设施,尽可能做到藻水堆放的“日产日清”。

  市蓝藻办负责人表示,为了响应市263办有关太湖治理的要求,尽力减少蓝藻对周边地区、园林景观造成的不利影响,今年还计划在十八湾沿线建设离岸打捞设施。同时通过拓展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逐步淘汰粗犷型的处置方式,对藻泥处理技术进行提档升级,建成一个全新的高水平资源化利用体系。

  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被动打捞向主动控藻转变。下一步要做好加压控藻新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推进十八湾蓝藻离岸打捞处置一期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发挥作用。此外,采购3艘应急快速控(灭)藻船,用于应对大面积蓝藻集聚发白发臭等应急除臭; 组建一支应急除臭队伍,在调峰堆场、蓝藻处理点和芦苇荡等湖湾死角重点臭源发生处采用生物除臭等措施进行应急除臭。

  不过,业内人士坦言,蓝藻生在湖中,根子却在岸上。打捞只能缓解抑制蓝藻的生长,防止二次污染,要彻底改善水质,还是要集各方之力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以及太湖内源的削减。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