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泥塑作为中国传统四大泥塑之一,是苏州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传统技艺。苏州泥塑历时千年而传承至今,在新时代,传统文化更需要关注与保护。4月19日至4月22日,第七届苏州创博会(文创周)将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届时,这一凝聚了苏州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也会亮相。
炼泥塑形晾干上色
苏州泥塑费时费力
虽然苏州泥塑在清朝中叶曾有过一段辉煌历史,但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战乱四起,重创之下苏州泥塑业日渐衰落。好在改革开放以后,百废俱兴,苏州泥塑也迎来新的春天。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苏州泥塑于2008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三位技艺超群的苏州泥塑传承人朱文茜、潘声煦、张敏惠分别被授予了省、市级“非遗”代表。
作为潘声煦老先生的徒弟,李冰老师介绍苏州泥塑作为四大泥塑中时间最悠久的泥塑,对其他地区的泥塑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苏州泥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虎丘泥人,另一类是以神佛塑像为主的大中型泥塑。”李冰老师表示完成一个泥人前后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从炼泥、塑形到晾干、打磨,再到上底色、涂颜色,整个过程都是十分精细和费时费力的,“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下来。”
绢衣泥人活灵活现
传统与创新相融合
此外,李冰老师还展示了一种绢衣泥人,不同于涂色的泥人,绢衣泥人的身上有绢衣制作的衣服,更加凸显了泥人的活灵活现。“这款名为霸王别姬的绢衣泥人是以历史为背景,还原了虞姬自刎的场景,前后一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小8看到,这些绢衣泥人不仅表情生动活泼,而且动作流畅真实,不少以历史典故为原型做成的绢衣泥人抓住了历史的精髓,更富有文化底蕴。
目前,苏州泥塑在传统的技艺上也有了一定的创新。李冰老师介绍,现在会有年轻的学生通过3D打印技术、建模技术等进行泥人的整体塑形,“并且还会设计一些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卡通形象,运用在泥人制作上。”李冰老师对此也表示正在努力寻求传统与创新的契合点。
据了解,在第七届创博会上,李冰老师的泥塑作品也会出现在现场,此外,现场展示区和现代化的衍生品,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现场体验一下泥人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