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丨徐州糕团

2018年04月09日 10:42:37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人的烹调技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制糕点,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糕团是中国的传统特色美食,口感甜而不腻、入口香甜松软,并伴有淡淡的清香。今天,就让我们用心灵来寻找徐州用艾草,用春花做糕团的高手,感受舌尖上的传承与幸福回忆。

  春季的清晨,徐州的空气有些微凉,兰师傅已经在厨房里忙活一阵子了,80后的兰中玉,从事面点行业已有15个年头,晨露作伴,今天准备做面点的材料已经准备就绪。

  兰师傅今天接到了一份寿桃的订单,揉面,上劲,醒面,着色,为了老人80岁的寿辰,一份好彩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要把寿桃做好,速度是关键。否则面团会因为与手发生过多的接触,摩擦起热产生发酵,蒸出来的寿桃就会失去光泽,影响美观。面点师傅兰中玉对记者说,一定要反复地压面,这样话为了达到更劲道的口感,然后同时也是在塑形的时候,更加好塑形,手上产生更大的摩擦力。

  寿桃,传说中,西王母种仙桃,三千年一熟,人吃了能长寿。到了宋代,寿桃从神话演变成给老人祝寿的贺礼,寄托着中国人对吉祥的渴望,对福寿康宁的期盼。北方的小麦,南方的水稻,不同的食材构成了精巧别致的中国点心。它们与历史相连,与民俗相同。徐州的寿桃,香甜里也寄托着徐州人独特的心思。

  面点师傅兰中玉表示,最早的时候是因为养家糊口的需要,后来的时候就是因为把养家糊口的责任转化成一种喜爱。因为这个面点这个东西是有生命的,必须用心,用你的爱去制作它,这样的话才能把它的灵魂给升华了。

  小麦原产于西亚,大约4500年前至5000年前,进入中国的北方地区。但是,在唐代以前,中国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用小麦充饥。战国时期石磨的发明,使小麦的精细化处理成为可能,石磨像一个时钟的表盘,把小麦带入中国人的时光。昔日普通的小麦摇身一变,终于浓墨重彩,登上了的餐桌。今天的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信物与魂魄。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正值清明节气。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到这时,大家将所有的情感都嵌入了小小的青团中,对家人的思念,对春天的期许。刚经历了一场春雨,洗刷掉了过往的尘埃,艾草萌萌发芽,嫩芽带着卷曲的触角慢慢向上生长,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摘下来一手的草木清香,这时的艾草,做青团再好不过了。面点师傅吴云对记者说,师傅告诉她,选用最新鲜的艾叶上色,传统与创新结合配方,她制作的青团目前有8种口味。

  王兴玲,65岁,从事面点行业40余年,吴云,39岁,从事面点行业20余年。制作好的青团外表颜色诱人,香浓松软,质地细腻,里面加入各种馅料,咬上一口,香软稠糯,齿颊留香,满满都是春天的味道。面点师傅王兴玲表示,现在清明期间吃青团,徐州人特别是徐州的青年人已经爱上吃青团了。

  民俗专家李世明介绍说,青团——这是每到清明节就要吃的食品,徐州地区就有,从清末到明初得有100多年了。但是老百姓不叫青团,叫草团子。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灵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师徒的心诀,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不仅是工匠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春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鲜花饼成为应季美食之一。面点师傅吴云表示,现在是春季,鲜花饼是选用当天采摘的玫瑰作为原材料,是其它季节无法相比的。

  美食是一种情怀,透过中国传统美食,感受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春季的鲜花饼成为老人和孩子爱吃的美食,不仅仅是刚刚采摘的鲜花,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甜品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座上宾之一。徐州的甜品,发展都今天,也是十分的精致与完美。民俗专家李世明介绍说,清代到民国时候,徐州的餐饮业、糕点业非常地兴盛,做的糕点也有各种各样的,有大众化的,也有比较珍品的东西,像鲜花糕就是其中一种。

  高德出上品,巧匠传糯香。中国人对吃的热情超乎寻常,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饮食文化早已蕴藏在地方志里,唐诗宋词里,和我们的骨髓血液里。枣花馒头,曾经作为徐州人节日、婚庆的馈赠佳品,现在百姓可以随时品尝。

  淘洗历史,糅合时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用至精至诚的心意烹制食物,一餐一食之间,中国人展示个性,确认归属,构建文明,理解和把握着世界的奥妙。一缕清香飘来,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家很远,但家乡的味道,烙印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头。每每看到厨房中妈妈忙碌的背影,那是属于妈妈的味道,是属于家的味道。民俗专家李世明表示,枣花馒头吃起来又香又甜,吃这样的馒头就想起他们小时候在家里边吃母亲蒸的馒头。那时候馒头的面虽然没有那么样的白,但是也很甜,所以吃了这样的馒头,想起回家的味道,当时过年的味道还有他们童年的记忆,永远都不能忘记。

  (来源:无线徐州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