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你儿子比你还踏实勤恳呢!”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新安菜场的菜农王芳对正在挑拣菜品的周惠民说。
周惠民听到这话时比夸自己还开心,嘴上虽然说着还需努力,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65岁的周惠民已经退休5年了,而就在5年前,他手把手把胶西社区民警的工作交给了儿子周晓华。
同一片社区 一样的情怀——
“在父亲的光环下,我要更努力”
2011年10月,在无锡市第二届爱民标兵座谈会上,锡山公安分局局长蒋文伟询问即将退休的周惠民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接任胶西社区民警的岗位。在胶西社区“经营”了20多年的周惠民对那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怎敢轻易推荐,蒋局长看着为难的周惠民说,就让你儿子周晓华接你班吧,你可以好好把经验传授给他。
“开心但也担心,儿子的认真负责我了解,但毕竟要换到新的岗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周惠民说。
当时还在查报站工作的周晓华接到通知后立即到安镇派出所报到并开始熟悉社区民警的工作。周惠民对周晓华说,“社区工作要勤跑勤走,跑得多了和群众就近了,社区工作才能做到位。”
还有半年就要退休了,周惠民带着周晓华利用每天的早晚时间到社区里一户一户居民地熟悉,一家一家单位地走访。“父亲对社区居民的熟悉程度让我惊讶,几乎所有人他都能叫出名字,”周晓华满脸的敬佩之情。
胶西社区有1.1万的实有人口,2.3万流动人口,人口多而复杂,周晓华和父亲加班加点地走访。三个多月里,父子俩把社区跑了个遍,而周晓华也渐渐进入了工作状态。
2012年3月,为公安奉献了33年的周惠民将护民平安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周晓华的手中。周晓华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常说,“父亲是无锡市第二届爱民标兵,在这样的光环下,我必须加倍努力。”
没有了父亲的陪同,周晓华跑得更勤了,他的足迹遍布了辖区的每个角落,忙碌的身影充斥于住户、商铺,慢慢地他在胶西社区扎下了根,随身携带的厚厚笔记本已经写完了好几本,翻开他这几年的“工作手册”,密密麻麻记录了辖区每一户的情况,间或还用色笔进行标注,俨然是一本民情日记。
现在只要社区里一有事,周晓华脑子里自然而然形成一张高清动态的“活地图”,人物地事如数家珍。
父亲抓捕的人 儿子来帮扶——
“凡事用心,做到极致,就是干好社区警务工作的诀窍”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社区民警是一个很平凡的岗位,但却最易用执着、用坚守、用热情去温暖他人。”周晓华说。
2001年1月的安镇是一派祥和的气息,大家都在为春节做着准备,但一起故事伤害致死案件引起一时哗然,15岁的李某在和同村7岁幼童张某在玩耍时,因被言语激怒,一时冲动,竟然将张某杀害,面对如此恶性事件,安镇派出所民警投入到紧张的侦查工作中,考虑到李某年级尚轻,没有收入来源不可能逃离太远,周惠民判定李某肯定是躲藏在某个亲戚家中,于是他对李某的亲戚逐一开展法律教育,在一番劝说下,李某在家属的陪同下投案自首,并被判处无期徒刑。
由于李某在狱中表现良好,减刑至12年,2013年1月,已经是青年的李某出狱了。而在与社会隔离了长达12年之后,李某如何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迎接新的生活是周晓华心中一直牵挂的事情。
第一次去他家时,李某正在玩着游戏,姐姐在做饭,对周晓华特别敌对,问什么都不回答,在讲了寥寥数语之后,周晓华竟然被他们扫地出门。这次碰壁后他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走访,但结果都一样。直到第四次,李某看周晓华态度如此执着,内心有了触动,才开始和他进行简单的交流。
周晓华闭口不提过去的事情,而只是询问李某出狱之后的生活情况、心里想法,虽然未能完全打开李某的心扉,但却坚定了周晓华的信心,只要不放弃一定能将李某心头坚冰融化,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随着李某对他的接纳,周晓华一有时间去看看他,哪怕只是说几句简单的关心的话。在长达三个月的走访后,周晓华开始询问李某对今后的打算,李某告诉他自己刚出狱又没有什么技能,一时也找不到谋生的工作。
周晓华帮助联系社区上的一家制造玻璃的企业,让李某先试着去做做。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一开始李某工作的情况并不理想,周晓华及时和企业的负责人沟通,告知其对李某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被社会接纳融入的过程,十分重要。同时周晓华依然定期去找李某谈心,给他鼓励,让他在工作上树立信心。
一晃又是三个月,在周晓华的鼓励下,李某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结婚生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的李某小日子过的其乐融融。他总是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了周警官,让我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用心血和汗水服务这一方百姓——
“为民服务的接力棒沉甸甸的”
20世纪90年代,居民孙某在驾驶摩托车时不慎和汽车相撞,原本身强力壮的孙某在这次车祸以后再也没能醒过来,变成了植物人,美满的家庭因为孙某的意外事故变得困难,照顾父母和幼儿的重担压到了妻子的身上。
一个月后,孙某父亲的车祸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孙某的父亲因为车祸也只能长期卧床失去了劳动能力,无奈之下,孙某的妻子只能带着女儿改嫁。
周惠民了解情况后开始了对这个家庭的帮扶,孙某的母亲要照顾两个卧床的病人没办法出去工作,周惠民为他们募捐贫困金,申请低保户,每个月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一部分来帮助孙某一家。
这一帮扶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在退休之前,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孙某一家了,孙某的母亲已经年近70,本身就体弱多病,照顾丈夫和儿子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失去社会的帮助,结果真是不敢想,所以在交接工作的时候,我对儿子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孙家的事情放在心上。”周惠民谈到孙家还是满脸的忧愁。
周晓华一刻也不敢放松,在担任社区民警的第一天就到孙家看望,先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帮着浇浇水、做做饭。
“换人不换情,对群众的苦难随时都要放在心上”周晓华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比父亲更频繁地到孙家去帮忙,并召集辖区的爱心企业募集爱心基金,同时又帮助孙家申请到桶装水的销售点,点点滴滴的支持,让孙家在经济上得到缓解。
随着孙某母亲逐渐年迈,周晓华去孙家的频率更高了,一周都会去个两三次,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给孙某喂食,周晓华从来不推辞,不嫌脏不嫌累,甚至比去看望自己的父亲还要多,但是父亲周惠民一点怨言都没有,他说:“我身体好得很,晓华能把我交给他的事情做好就是给我最大的安慰。”
周晓华说,“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就会尽我所能把群众的事情做好,父亲的接力棒沉甸甸的。”
(来源/江苏警方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