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家住淮安的朱陈英,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这一扛就是三十年。
走进朱陈英家,家里除了必备的水电,墙壁上简单的粉刷了一下,再也没有其他的装修。尽管非常简陋,但朱陈英把家里收拾的异常整洁,从家具到生活用品,都摆放的整整齐齐,一尘不染。为了方便与记者交谈,朱陈英用右手紧紧的攥着左手,可左手剧烈的抖动,依然带动着全身。朱陈英说,之前的药还能控制,现在吃药已经控制不住了。
自从2008年查出患有帕金森症以来,朱陈英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近一年多,朱陈英的手抖的非常厉害,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可勤快的朱陈英还是闲不住,只要手抖的不那么厉害,就赶紧收拾房间,打扫卫生。
时光回溯到30年前,朱陈英从邻村嫁到丈夫吴宝艮家,当时丈夫家庭条件很差,刚结婚不久,公公就瘫痪在床,一瘫就是三年。吴宝艮为了挣钱养家,只能外出打工,家里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朱陈英一个人身上。公公去世后,吴宝艮的哥哥又突发疾病住院,一年后也不幸离开了人世。紧接着,朱陈英的婆婆又突发脑血栓,也瘫了下来。为了给亲人看病,一家人四处借债。朱陈英也想过让丈夫回来帮忙,可如果丈夫回来,家里就没了经济来源。对于这一点,丈夫吴宝艮愧疚地说,自从朱陈英嫁到家里,没过一天好日子,家里隔几年就出一个病人。
朱陈英每天不但要忙农活和家务事,还要照顾老人和两个儿子,闲下来的时候,就坐在婆婆床头,陪婆婆说话。朱成英说,跟亲妈说的话,都没有跟婆婆说的话多。朱陈英对待老人的一言一行,也深深的影响着两个孩子。孩子见妈妈忙不过来,就帮着喂奶奶吃饭。
提到两个孩子,朱陈英满脸的骄傲,自己不识字,根本没办法辅导孩子读书,只能教会孩子生活的道理。可兄弟俩从小学习就非常努力,家里的奖状更是数不胜数。
虽说日子过的清贫,朱陈英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可不幸还在向这个家庭慢慢靠近。2006年底,在上海打工的吴宝艮被查出椎索瘤,朱陈英四处借钱给丈夫手术,吴宝艮手术后左眼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完全失明,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2008年6月,朱陈英又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面对年仅42岁就患上帕金森的妻子,吴宝艮愧疚不已,觉得是多年的劳累和压力导致妻子患病。
为了帮助朱陈英一家解决困难,地方政府为朱陈英申请了低保,安排吴宝艮在附近的人才市场工作。为了方便朱陈英出行,还特意将屋前高低不平的泥地,做成了水泥地,这也让朱陈英夫妻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017年下半年,朱陈英的病情加重,再也无法照顾婆婆,无奈之下,将婆婆送到了丈夫的姐姐家。尽管如此,婆媳之间仍然会彼此挂念。吴宝艮不放心朱陈英一个人在家,每天上班都会带着妻子一起,朱陈英隔两天就会到婆婆的住处,陪着婆婆聊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俩一路扶持,相互鼓励,不但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还培养出了一个博士和一个硕士。吴宝艮说,他们两口子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毕业了能找个好工作,赚了钱能让朱陈英尽快做手术,治好了病,就能把婆婆尽快接回家照顾,毕竟婆媳一起生活了三十年,婆婆在朱陈英面前无话不说。孩子也经常鼓励父母说,悲观也是活着一天,笑也是活着一天,每天生活就是开开心心的,外面的债,等他们以后工作了一起还。
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朱陈英腼腆地说,这都是她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儿媳,一个母亲应该做的。这30年的坚守,只有一个简单的理由,用朱陈英的话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记者/陈一夫 编辑/李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