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锅的青团子,豆沙馅儿的一块钱一个嘞”,在葑门横街上,传来阵阵叫卖声,苏州人最爱的糕团小吃之一——青团子上市了。
葑门横街上的这家青团子店,可是远近闻名,不少市民都慕名前来购买。每年的正月初五或者初六,你都能在这里买到热腾腾的青团子。
这青团子是清明节前的时令美食,口感清香软糯,咬下去有种春天的味道。吃青团子的习俗古而有之,已经成为苏州人在这个季节里的一种习惯。
“要4个肉松蛋黄、4个豆沙、再来一些芝麻的……”俞阿姨一个人买了好几盒青团子。她说,女儿喜欢吃肉松蛋黄馅儿的,朋友也托她带一些。
翁阿姨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在苏州生活了大半辈子,始终挂念着这一口青团子的味道。这不,一上午已经在这里买了两回青团子了,翁阿姨说:“我爱吃豆沙馅儿的,孙子爱吃芝麻馅儿,经常要来买着吃的,这个习惯一下子就几十年咯。”
豆沙馅儿的青团子,是大家最喜爱的口味,不过随着时间推移,青团子的口味也在推成出新。今年的青团子除了豆沙馅、芝麻、蛋黄等传统馅儿,还推出了新口味“香蕉苹果”、“酱爆龙眼”!
不过新口味目前还吃不到,老板娘说了,过两天新口味才能有噢!
昨天第一天开门迎客,这家店就卖出了3000多只青团子。老板娘说按以往的情况,最高峰一天可以卖出5000-6000只。
青团子的传说
一只小小的青团子,为何让苏州人如此迷恋?这里还有段动人的传说。
据说当年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江南百姓的爱戴。于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江南的百姓们都会做些精美的供品来祭祀大禹。
后一位江南的书生认为这样不配大禹生前清正、廉洁的品格,而清明节前后正是江南万物复苏,冬小麦返青的时候,于是他与大家商量用冬小麦叶的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
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直到今天,苏州人清明节祭祀先祖的时候,仍会以青团子作为供品,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春季时令的江南美食!
青团子制作过程
青团子最大的亮点是“青”,即青汁
江南很多地方都做青团子
杭州人用的是艾蓬汁
金华人用的是茼蒿汁
苏州很多地方用的是青菜汁
而做青团子最出名的
莫过于昆山正仪,选用的是浆麦草汁
正仪青团采用浆麦草捣烂取汁
用手工磨的粉揉制成青团
包以馅料,蒸熟
△捣烂取汁
△用糯米粉与浆麦汁和成面
△豆沙馅:用豆沙、红糖、猪板油上锅翻炒
△约一个多小时熬制成馅儿料
△包青团
△蒸15分钟便可出笼
△刷上一层熟油,青团顿时油亮似翡翠
刚出炉的青团
绿油油、亮晶晶
真让人食指大动
如何选购?
在购买之前,小鱼提醒大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闻
有浓郁清香味的原料都比较可靠。
2.看
颜色偏绿的为上品,发青发黑、通体透亮的有加人工色素的可能,食后对人体有害。
3.轻捏
非常软塌塌的大多放了好几天也不会变硬,不过有添加防腐剂的可能性。
一只小小的青团子
散发着春天的气息
也饱含着先人无穷的智慧
对新一年勃勃生机的期望
爱吃青团子的你
不妨去菜场溜达溜达
买上些青团子吃吃吧!
(来源:苏州发布 编辑/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