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迎新春】董王高跷踩出喜庆味道

2018年02月20日 11:59:35 | 来源:宿迁手机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宿迁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梨园狮子前庵龙,卓圩旱船扯因篷,龙河高跷三里灯,抬阁架阁数宿城。”其中,“龙河高跷三里灯”,说的就是龙河董王高跷。那它到底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呢?

  我叫张艳梅,现在你们也可以叫我曹国舅,因为今天要和我的队友们一起在项王故里表演高跷上的传统戏曲《八仙过海》,别看我的表演装备只有这两根木头,但也是因为它,让我在36个年头里练就了一身本领。

  董王高跷传承人 张艳梅 

  在高跷上就是很传统的花凤、兼鼓、还有我们的蛇形队,这里有五六种技能我们都展示出来了。这也就算是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个各人的技能,八个人的技能展示出来了。 

  不只是我有这项技能,我们龙河董王高跷表演队可是人才辈出。董王高跷源于宿城区龙河镇董王村,至今已有480余年的历史。

  董王高跷传承人 张艳梅 

  那时我们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到董王村子里面练高跷,练到大概有九点多钟,才能解开绷布,休息一会,饭吃过以后来继续再练练到晚上黑天。 

  现在董王高跷分为“文踩”和“武踩”,表演者根据表演内容故事情节,或翻筋斗、或作蜻蜓点水状、或开打,称之“武踩”;技艺一般者只需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高3尺,矮1尺不等的木跷,随表演队伍直立起舞,不断变换队形,称之为“文踩”。这些都是咱们董王高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精绝技艺。

  董王高跷传承人 张艳梅 

  比如像东北秧歌舞,胳膊在上面甩,底下的腿脚必须协调,必须达到东北正宗的秧歌舞在高跷上,像这样的技能我们也要练有三四年左右,才能正儿八经出去演出。 

  随着龙河董王高跷在宿迁地区名声大噪,我们的演出足迹已经遍及宿迁城乡以及周边的睢宁、泗县、淮北等地。每年的庙会或民间文艺汇演时,村民聚集观看的场面也是极为壮观。

  市民 朱振启

  非常有特色,非常有年味吧,又回到我们以前那个年味了。

  尽管我们高跷表演队队员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但我们的心态依旧年轻依旧在坚持,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董王高跷可以紧跟时代步伐,有更多的年轻一代接棒。

  (来源:宿迁手机台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