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说】听说你被催催催催催催婚了

2018年02月20日 08:24: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情人节+春节前仆后继,我国人民的主要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七大姑八大姨日益增长的八卦需求青年群众单身晚婚晚育不要二胎之间的矛盾。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被催婚。遥记2016年的2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逾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岁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甚至有3%的青年,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我当时还很替这些大好青年感到同情,然而时间的车轮很快碾压到了我的身上,在广大父母眼中,25岁是剩女的分界点,而现在的我,不幸被我爸妈划入到了这一行列。

  【第一回合】

  回家第一天,看着我妈在厨房辛勤忙碌的背影,我心生感动。

  我:“妈,你这个肉看上去做得不错啊。”

  妈:“你咋还不找对象?”

  WTF??这两句话有任何的逻辑契合点吗??忍不住给我妈的无缝转话题能力点赞。

  我:“我还年轻,总会在未来遇到那个对的人的。”

  妈:“阎王爷吗?”

  我:“……”

  【第二回合】

  吃过晚饭,时间还早,我和我妈各自玩着手机。

  我:“妈,这个包看着不错,你看看喜不喜欢?”

  妈:“嗯……你看你陈阿姨的孙女,哎哟好可爱~”

  然后看了十几张小女娃娃的照片,两个人又各自看起了手机。

  我:“妈,这电影特价诶,明天我们去看呗?”

  妈:“嗯……你看你张叔叔的孙子,刚刚三个多月,哎哟这视频萌死了~”

  然后看了一段小胖娃娃的小视频,我妈重复播放了5遍。

  【第三回合】

  妈:“今天XX商城做新春活动打折,陪我去逛逛。”

  我套上外套准备出门,我妈一把拦住,“你就这样出门了?”于是我又重新梳洗打扮,心里暗觉不妙。

  商场逛了二十分钟,我妈非说累了要休息,带着我来到星巴克,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没一会,两个人朝我们走过来,“哟,王姐,这么巧,你也来逛逛?”

  打招呼的女人笑盈盈的,眼光不时在我身上打量,拉过身边的年轻男子介绍给我们,“这是我儿子,刚从南京回来。”

  我妈故作惊讶:“啊呀你儿子也在南京上班啊?那太巧了,我闺女也是呀!”一边说一边把我往前推了推,我只好露出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小编将自己的遭遇发到网上,网友的回复让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然鹅,我收到的不仅有网友的催婚经历,还有主编的催稿消息……

  为拯救广大青年群众于催婚水火,特地奉上这份《反催婚指南》和《相亲不完全攻略》,请大家按需服用。

  春节反催婚指南   

  请18岁以上的成人,在屏蔽父母、亲戚的情况下仔细研读,反复琢磨。

  第一招:“耳背式”防御

  在与爸妈亲戚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耳背装傻是基本招数。

  其原理是消磨长辈耐心,转换话题,把催婚话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人啊,还是要选择性耳背才能活得幸福。这个防御机制,便捷携带,随时可用,我给7.8分!

  第二招:注意力转移法

  这招想要用好,需要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主动的执行力。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若能先声夺人,促进对方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家上,催婚的几率就少很多。

  “阿姨,快坐下,你孩子结婚了吗?”

  “叔叔,喝口水,你孩子在哪工作呢?”

  “阿姨,您孩子在哪买的房?多少钱一平米啊?”

  时刻注意将广场舞、退休金、结婚、工作、房贷、二胎这些敏感话题抛给对方,才能在反催婚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让阿姨叔叔炫耀一下,或是吐槽几句,增强互动,好过被催。这招,给8.4分!

  第三招:合理共情法

  从前,我有个朋友,在爸妈催婚的时候企图和他们讲道理。

  现在,他得了肠炎,因为整个肠子都青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和父母讨论催婚问题的时候忌讲道理、忌企图说服、忌作死、宜共情。

  划重点:共情≠讲道理。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适当的共情,除了减少父母的催婚次数,还能让促进家庭关心和谐。总之,这招我给8.69分!

  第四招:满足八卦需要

  七姑八姨春节期间的需要层次除了WiFi、暖气等物质需要之外,还有催婚、催生等精神需要.......可统称为八卦的需要。

  亲戚们催婚的目的,大多并不是真的关心你,而是满足自己那颗熊熊燃烧的八卦好奇心。

  这个时候只要满足他们的八卦需求就可以了。

   “多大啦,现在做什么工作啊?”

  “阿姨好,我今年18岁,在食品厂里给饼干扎洞洞的。”

  “阿姨好,我今年20岁,在水果店里给火龙果贴芝麻的。”

  “阿姨好,我今年23岁,在取款机里根据提示音收钱和数钱的。”

  年轻人啊,主动出击伺候好阿姨们,才能让春节更好过哦~基于这招的适用人群之广,我给8.7分!

  第五招:认知纠正(又名反催婚教育)

  很多时候父母催婚只知道当时是为孩子好,但是催婚≠孩子会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高强度的催婚,反而会适得其反:匆匆相亲,匆匆培养感情,感情匆匆破碎。

  要知道,我们的真正目的是有一个圆满、幸福的人生,为此耐心等等也无妨。

  当然(画风一转),适当地展示一下生活中的催婚反面教材,说不定也能大大地动摇他们的信念。

  “从前铁柱他爸爸催他结婚,现在他出轨了。”

  “从前狗蛋他妈妈催他结婚,两年后他离婚了。”

  “从前翠花她妈妈催她结婚,现在她和老公分居,带着孩子一个人过。”     

  这招给9分,多一分怕自己骄傲!

  当然,也可能出于个人意愿和长辈的威逼利诱,你终于走上了相亲这条路。不过请留步,在相亲之前,有些问题我们得先过一遍。

  相亲不完全攻略

  别对相亲有抵触情绪,这是真的对你好

  可能有人觉得,邂逅才叫真爱,相亲都是买卖,相亲成就的姻缘是没有感情的。错!错!错!说句实在话,相亲才是最科学,最匹配的择偶模式。

  首先,如果安排相亲的是家里人,那么对方的综合素质一般都不会差——毕竟谁会坑自己家孩子;其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里人给安排相亲的对象也必然是周围圈子里的,和你有着类似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再次,细心的介绍人会帮你连对方父母的状况都摸得一清二楚,父母对于孩子三观和生活起到的深远影响不需要再赘述。

  相亲固然有利益考量,但是都多大人了,考虑事情实际一点是应该的,不要精神洁癖的觉得这是在贩卖人口。

  对方不是商品,这里不是交易所

  有的男生一上来就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XXX,有XX本地户口,月薪XXX,家里X套房。”你要是买东西的话出门左转去沃尔玛好吗?

  展示硬价值的工作你没必要亲力亲为,交给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介绍人吧,你该在见面时展示的是介绍人说不清楚的东西——你的情商,教养,以及你谈吐中透露出来的阅历和气质。

  再强调一遍:别人都有都见过的东西,你送出去没有任何意义;你应该给人的,是她们最需要的东西

  线下见面,步步为营

  相亲说白了,不就是一次约会吗?那我们过一下约会的基本操作:

  一般见面地点选在咖啡厅,西餐厅或者安静的中式餐厅,情调和安静的氛围比菜是否好吃重要着装建议休闲风格,整洁大方就好,穿着怎么舒服怎么来。约会千万不要迟到,最好早到熟悉一下环境,以便女孩子找不到地方时你能很爷们地去接她。

  别直接把菜单甩给女生让她点,你先点几个然后问问人家有什么要补充的或者有没有什么忌口,显得有主见又绅士。不建议点那些很难操作的菜品:比如含有汤汁的小笼包,粉丝,面......这些一不小心就容易溅出汁或者滑落到餐桌上,显得你吃饭狼吞虎咽。一般第一次见面不要去给女生主动夹菜,因为你们还不是很熟,用你筷子夹过的菜,略有洁癖的女孩子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你没有必要说你的年薪多少,你只需要分享一些你有趣的旅行经历;你更不要口口声声强调你的学历,聊学生时代带出来就好。

  收尾时记得礼貌地感谢人家,表达和她在一起聊得很开心,希望以后能够多接触——“多接触”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明确了,你可千万别来一句“你觉得行咱俩就处呗。”

  见面后要有事没事多跟进多聊天,培养感情,趁热打铁。二次邀约的目的,是把“家庭要求”的约会转化成“个人愿意”的约会。因此,对于二次邀约,不急着转场私密空间,但可以找互动多一点的地方——比如演唱会,逛街,特色活动......在这里你们没有了任务式的约束,你们更多享受的是彼此带给对方的感觉。

  如果一个妹子愿意持续三次单人出来见面,这个妹子对于你就有绝对兴趣了。等到第三次约会,我们就可以确立关系,正式开始一段交往了。

  有人担心,相亲大家都是有很强的目的性和看重结果,怕享受不到爱情。其实能不能遇到爱,感受爱,留住爱从来都不是由外在决定的,爱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能否遇到爱,更多取决于你自己。 

  祝愿大家的2018年,那个人来了更好,没来,我们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很好。

  (来源:馒头商学院、凤凰网、TED和你谈谈情说说爱   编辑/桂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