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文化大地上
它们经过千百年的风霜洗礼
散发着独具匠心的韵味
今天小编怀着崇敬与敬畏的心情带您领略
吴中这片沃土上那些承古人之创造
开时代之生面的博物馆
十二家博物馆正火速赶来要和你对话
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东山)
碧螺春茶的前世今生
传承碧螺春茶的手工制作技艺
在东山碧螺景区内
有一所茶文化博物馆,主打江南茶文化
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碧螺春茶的前世今生
可以品味茶历史文化,观看茶艺表演
最有魅力的地方是这里有采用硅胶塑像
做成的古代东山茶馆的情景
可以亲自参与制作碧螺春茶,亲手泡制
亲口品尝自己的茶
体验DIY的碧螺春
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
您当然也不能错过这碧螺场景
水乡农具博物馆(甪直)
一部农具史,一部社会史
在古代,农具就是生产力,看农具的发展就能窥见整个农业中国的发展史。
从刀跟火种到小手工业生产的农具耕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甪直就有这样一个博物馆,收藏了上溯到7000多年前石斧、石镰,到中期的青铜农具,再到近代的铁质器具。
一部农具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史和一部社会发展史。
甪直就是用这样方式,记录近万年江南农耕文化的一脉相连和点滴传承。
全福香炉博物馆(光福)
铁铸小香炉 壁环平口铺
有些事物不能遇见,一遇见,势必心生欢喜,于人于物,这是造化之功,更是前缘。
它一边损毁,一边打磨;一边淹没,一边雕琢。把持着巨大能量的时光之手,绝不会在一时一刻爆发。它总是缓缓地、细细地、慢慢地让事物发生变化。让一些事物满目疮痍,又让一些事物陈香泛起。
凡事钻研得精才能展现出博大,光福就有这样一个展览馆,把小小的香炉做到了极致。
香炉在古代有很多种不同的用途,用来烧香的,取暖的,到了现代,这些功能逐渐被其他的现代产品所替代,香炉就变成了文物或者艺术品。
这个香炉博物馆里有手炉、香篆炉、小熏炉、宣德炉、景泰蓝等等,几乎包括了你所有能想象到的香炉形态,这样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在颜值和品味上都不会让您挂空挡。
古董照相机博物馆(金庭)
瞬间记下人生路 多少红尘取舍留
因为小巧便携,现在使用最多的相机是手机了,再过几十年,专业相机可能都会成古董了。
那么,你知道半个多世纪前的照相机都长什么样吗?金庭的瞿金根收藏了百台中外不同时代的知名照相机,在金庭开了一个博物馆,这些相机都非常老旧,有些还保持着出厂时的模样。
但是还是掩盖不了时代的沧桑,大多数相机都有一些曲折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些都是瞿金根的从各地淘来的珍藏。
最老的一台相机制造于1932年,至今仍可以正常拍照。
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甪直)
青莲衫子藕荷裳
相信小伙伴们都欣赏过甪直的水乡歌舞—打连厢吧,小编作为一个门外汉,看不懂打连厢每一个动作的含义,却对水乡独有的蓝色头巾和服饰印象很深。
这样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服装在金黄色的稻田里格外显眼,这些水乡妇女服饰其实大有学问。
甪直,这里有一座一个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记录、传承和展示这些优美的特色服装,在这个博物馆里,可以了解到拼接衫、包头、襡裙、束腰、拼裆裤等服饰组件,也可以体会到“显”、“俏”和“巧”的服饰特点。
在这里也可以领略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八美合一,是展现江南水乡文化的一个窗口。
甪直历史文物馆(甪直)
澄湖边上的古井陶
甪直的澄湖所在地原来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名叫陈州,后来被太湖湖水淹没,变成如今的陈(澄)湖。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农民发现澄湖周边有古井的陶器,湖底还出土过古井,经测算距今已经5500年。
甪直历史文物馆陈列的主要就是那个年代的,与农耕有关的,代表良渚文化的器具,有土井、陶罐、碳化米粒等。
此外,也不乏春秋战国以来八百年间的铜器。
钟锦德紫檀雕刻艺术馆(光福)
大师不是每个时代都有
工匠和匠师很多,但称得上大师的也很少,大师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
大师需要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历史的沉淀,还要一点点必要的时代的机遇,很多传统技艺,都是入门容易精通难。
紫檀木的雕刻也不外如此,此处有一位大师名字叫钟锦德,他获奖无数,称号众多,行内外已经名声斐然。
但是他最吸引人的特质,仍旧是一种情怀,一种对雕刻艺术的坚守,对工匠精神的“执拗”,以他名字命名的艺术馆,都是他的“看门”。
作品,是对老物件的最好传承,对传统老手艺的最好解读。
圣恩坊红木馆(光福)
非大师之作不足传世
相信喜欢红木的网友还是不少的,但是市面上的红木家具鱼龙混杂,难以分辨,有些红木爱好者远赴广东、福建淘红木,但还是不能保证货真价实。
其实,在吴中的工艺之乡—光福,就有很多红木雕刻技师,无论是人品,还是技艺上都经得住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木材原料主要采用紫檀木、黄花梨木,此类树木非百年不能成材。
爱好红木的您到这里可以看到真品,欣赏到令人拍案叫绝的红木雕刻艺术。
陆小琴核雕艺术馆(光福)
桃核虽是平凡物,雕就乾坤胜佩琚
光福的核雕是远近闻名的,但是以个人名义来展出私人作品和藏品的却不多。
陆小琴核雕艺术馆就是这样一个存在,陆小琴是光福本地的核雕艺术家。
在国内多次获奖,擅长雕刻佛教系列作品。
她以个人名义开的这家展馆也带有她的鲜明的个人印记。
喜欢她的作品的您不妨可以前往看看她的“私房”核雕。
西山地质博物馆(金庭)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西山岛的地质地貌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至今地质形态保存完好,可以说是地质界的活化石。
西山岛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太湖流域千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反映了太湖从无到有,从渺小到浩渺的成长印记,西山地质博物馆主要是个“石头”,展出了太湖流域的宝石。
观赏这些石头,可以窥见古生物、岩溶、湖蚀等自然资源的形成、聚集和消亡,是一部太湖地质的编年史。
不过看懂这个还需要您多多了解地理知识,才能和这些石头“对话”哦!
创想机器人博物馆(开发区)
全凭电子在心脏,铁骨铮铮堪比人
博物馆里不一定全是古董,也可以有高科技,就像德国的汽车博物馆,我们也有现代工业品—机器人的专门藏馆。
创想机器人博物馆在吴中开发区,是由科沃斯机器人公司组建的,里面不仅展示了科沃斯的机器人产品,还汇聚了世界最前沿的智能机器人科技。
与其他“静止”的博物馆相比,机器人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性,一切都是能动的。
参观者可以体验智能机器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便捷,可以看到人类未来生活的图景。
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木渎)
古壁丹青色,新花绮绣纹
创意,是一件刺绣作品的开始,蓝图在脑海中涌现;设计,刺绣之魂的的塑造重生,化作眼前一缕缕的线条;再调一抹颜色,让苏绣最大程度的展现光影芳华。
她是苏绣第三代传人,她的作品古今融合,中西合璧,集各门各派大成于一体。
她创作出了一批艺术价值极高的国宝级作品,获得了韵光绣(压光绣)刺绣针法国家发明专利,也奠定了她中国刺绣行业领军旗手的地位。
获奖无数的姚建萍老师,对于刺绣从不懈怠分毫,她说过:““艺命”也许就是我的命,彻头彻尾为艺术而生、将艺术视作自己的生命与使命。”如果想来欣赏姚大师的刺绣作品,赶快来位于木渎的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参观吧!
与阅读相比,游览博物馆,更为具象,感受更深
与旅游相比,更为深入,更长知识
对于一间间博物馆,一件件文物而言
除了自身精湛的工艺和历史价值外
更重要的是文物背后的传承
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今照古人
博物馆可以是修养身心、心灵的栖息地
趁着即将到来的假期
与吴中这十二家博物馆开展一场座谈
感受那惊叹的工艺
体会古人之规矩,开启时代之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