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梅《桃花扇》封箱演出。石小梅说,封箱,必须回到南京。
旷世离乱情仇皆在你身边,这是南京人自己的经典。
什么时候回南京?
为什么不在南京首演?
你们不爱南京了吗?
整个2017年,江苏省昆剧院经典代表作“一戏两看《桃花扇》”在全国火爆巡演,伴随的是南京小伙伴们的翘(ai)首(yuan)企盼,耐不住等待的,纷纷发足狂奔到外地抢看。现在,这部剧终于回到主场,3月9日、10日于江苏大剧院上演,1月20日上午十点已在江苏大剧院、苏演票务、大麦网全面开票。
除了“拉练”一年愈加完熟精湛的舞台呈现,剧组献给主场父老乡亲的大看点——
1、石小梅《桃花扇》封箱演出。石小梅说,封箱,必须回到南京。
2、旷世离乱情仇皆在你身边,这是南京人自己的经典
巡演一路火爆 口碑一路积攒
2017年,“春风上巳天”一戏两看《桃花扇》全本 vs 选场在北京、苏州、上海、成都、武汉、杭州6城进行了7站演出,一路火爆一路圈粉,不少戏迷展开了追看之旅。1月20日,南京站开票当日,便有诸多外地“回头客”戏迷与南京主场观众抢票。
2017年4 月14日、15 日,一戏两看《桃花扇》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拉开全国巡演大幕之后,呈现出昆剧作为“阳春白雪”少见的热火景象。
北京大学首站爆满,硬碰硬售罄的上座率、一人一包特制擦泪纸巾、欢呼声中谢幕难以停止。
苏州站开票三天售罄,选场演出日,现场抽泣声到了此起彼伏的程度。
上海站全本、选场早早售罄,开卖加座。刚开票时,上海大剧院依照常规套路催促演出方做些活动来促销,谁知推了一个开票信息后票房就一路走红,一次推广活动也没做就售罄, 上大说,“票太好卖了,把推广的机会让给那些不好卖的演出吧。”
成都本是昆曲二线城市,主办方抱着“试水”、“培育观众”的心态西进,但这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却给出了满座的上座率和超过几个“大码头”的火热氛围。
经典名著 省昆绝技
一戏两看《桃花扇》全本vs选场为啥这么牛?
名著经典,文本动人。“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哀江南》开场,便让人领略到名著传世之伟大。戏迷“花骨朵”说,《桃花扇》的《哀江南》是唯一一个让人走进剧院3分钟就能哭出来的昆曲曲牌。“惘然斋主人”在北京站散场后的地铁上发微博说:想到孔尚任宁肯放着国子监不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要历十年之功写就这部千古传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与气概?这种精神也正是使我们民族代代传承而不致灭亡的宝贵财富:一个人的尊严与气节高乎生命。
文本表演,绝技独步。这台由江苏省昆剧院改编复排的豪华版昆曲经典,是全国昆剧院团中的独门“绝技”。孔尚任原著《桃花扇》是中国古典戏剧四大名著之一,但从1699年问世以来,只有康熙年间有过演出记载。失传数百年后,江苏省昆剧院前后经历了30年的打磨,三代艺术家梯队加入,这才有了今天全本(9幕)和选场(5折)的两台大戏整体呈现。据了解,对于这一名著,1949年后,其它昆曲院团也陆续复排过,但最后均以不能持续演出告终。
阵容豪华,实力演绎。整个班底中,石小梅和苏昆生的扮演者赵坚,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就有3个,分别是石小梅、柯军、李鸿良,这三位在《桃花扇》30年的演出历史中,始终未变过,对戏可谓烂熟于心。有老戏骨,也有新生代。经过一年的市场检验,与老师们同台竞技的省昆第四代青年演员徐思佳、赵于涛、钱伟、孙晶、周鑫等人,也愈发成熟,仅《侦戏》、《逢舟》两折新戏就为年轻人圈粉无数。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表示,演出阵容充分体现了出戏、出人的传承要义。
一戏两看 三代传承
三代艺术家30年打磨,《桃花扇》改编复排的过程,堪称昆曲挖掘、整理的活样本。
“《桃花扇》全本 vs 选场”演出,这次打出的宣传语是 “一戏两看”。顾名思义,即连续两个晚上的演出,一台是全本,一台是折子戏。不过,两场演出又有着内在联系。江苏省昆剧院著名编剧,也是把《桃花扇》再次搬上舞台的幕后灵魂人物张弘介绍,全本《桃花扇》与折子戏选场《桃花扇》二者同源,它们或改编、或整理自孔尚任的原著。但二者又各具备自己的审美品格。全本《桃花扇》共9幕,以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南明兴亡为背景,具有连贯性,以相对完整的故事表达了孔尚任原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题旨。
“一戏两看”让观众看得过瘾,也是《桃花扇》复排成果的集中展现。仅从时间上梳理,就能感受到《桃花扇》的愈加厚重——
1987年,张弘改编、石小梅主演的折子戏《题画》,首次让《桃花扇》复归舞台。石小梅凭此获得梅花奖;
1990年,张弘、王海清改编,石小梅、徐云秀主演全本《桃花扇》上演;
1993年,捏出《沉江》,柯军主演;
90年代后期,改编《寄扇》剧本;
2013-2016年,相继捏出《侦戏》《寄扇》《逢舟》……
2017年,《桃花扇》全本与折子戏首次整体和全国观众见面。
常常有观众问,到底全本好看还是选场好看?综合前期观众反馈,如果你是初级观众,只想看一场,可选择全本。全本《桃花扇》共9幕,以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南明兴亡为背景,具有连贯完整的故事性。如果你是有阅历的戏迷,可选择选场,选场没有一以贯之的情节,通过五个人物的命运,拼图般表达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题旨,极具表演观赏性。不过最完美的选择必定是选择两场,这正是本次演出独具匠心的策划亮点“一戏两看”,全场凸显纵线,选场仿佛拼图,让你通过高超的文本设计,最地道、精湛的昆曲表演技艺,对南明兴亡获得宏大、真切、深刻的感受。前期很多只选择了一场的观众,最后成为到下一站追看两场的迷妹与迷弟。
物质越来越少 非物质越来越多
北京站首演之后的观众见面会上,江苏省昆剧院播放了30年前《桃花扇》的部分片段,观众们一眼就看出了各种变化。
扮演史可法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说,其实30年前《桃花扇》复排的时候,舞台上亭台楼阁都有,但30年下来,台上的道具越减越少,这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物质的越少,非物质的越多。”很多昆剧迷认为以江苏省昆剧院为代表的南昆演出原汁原味,其根源正来自于此。扮演李香君的龚隐雷介绍,现在的《桃花扇》舞台上只有一桌二椅,布景非常简单,但对于演员来说,难度却非常大,“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被舞美声光电分散,唯一的焦点就是表演。演得不好,观众怎么会买账?”
李鸿良说,一戏两看《桃花扇》体现了江苏省昆剧院思考之后的态度。当下戏曲舞台,邀请话剧导演跨界执导、大制作、声光电是流行趋势,《桃花扇》坚守传统,秉持原汁原味,让昆曲规律作主,用纯粹的南昆风格的表演艺术,对观众负责。
本次巡演由昆曲演出品牌“春风上巳天”市场化运作。“春风上巳天”诞生5年来,始终以市场方式力推传统南昆精品,在昆曲观众中形成良好口碑。
春风上巳天·一戏两看《桃花扇》(南京站)
现 | 已 | 开 | 票
时间:2018年3月9、10日 19:00
地点:江苏大剧院·戏剧厅
票价:580/380/280/180/80元
政府补贴价:430/266/196/126/56元
◎一部经典 《桃花扇》公认是清代传奇巅峰之作,「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典范巨著。
◎两台好戏 「全本」以明末才子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情事聚散为主线;「选场」另辟蹊径,含五个独立折子戏,特写个别人物的关键时刻。相互补益,各擅胜场。
◎三代同台 由「国宝级」艺术家石小梅为首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三代艺术家同台演绎,历经三十年精心打磨,为该院团独家大戏。
(来源:交汇点 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