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举行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收藏仪式

2018年01月21日 12:33:26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图:陆美英(左)展示缂丝长卷。□丁达祥 摄

  陆美英(左)展示缂丝长卷。丁达祥 摄

  左图:缂丝版《姑苏繁华图》局部。□丁达祥 摄

  缂丝版《姑苏繁华图》局部。丁达祥 摄

  一幅长达17.6米的缂丝长卷,以传统缂丝技艺展现古姑苏的市井风情。1月15日,苏州高新区举行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收藏仪式,旨在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作品,展示高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手工艺传承方面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过装裱等保护处理后,这幅由18名缂丝织造技师历时近6年才完成的缂丝长卷将与市民见面。

  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是由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缂丝民间艺术家陆美英及其创作团队历时6年制作完成。该缂丝长卷全长17.6米,宽0.48米,作品中有山有水有船有房屋,有200多块店招牌,还有1万个人物,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

  缂丝工艺极其细致,制作难度大,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而《姑苏繁华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为此,运用缂丝技艺再现经典画作,必然是一次精彩绝伦的跨时空艺术“对话”。

  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马达担任组长的专家评审组,对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给予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其技艺复杂、制作精良、作品尺幅大,工艺难度强,劳动成本高,整体效果佳。在继承传统工艺中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是罕见的苏州缂丝巨作,更是一件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和传世佳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陆美英有着极为浓厚的桑梓之情,她认为《姑苏繁华图》能够反映苏州以往的风土人情与繁华富饶,同时作为一名缂丝艺人,做出一幅非同凡响的作品也是她的夙愿,所以决定带领团队用缂丝技艺重塑这幅长篇巨制。

  陆美英坦言,在制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画作门幅过大。《姑苏繁华图》全长11.25米,宽0.358米,传统的织机经轴仅有7米,而为了更细腻逼真地用丝线表现画作中各色人物及不同景物的细节,陆美英将缂丝作品扩至长17.6米,宽0.48米,这更是大大增加了缂丝织造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性难题,陆美英请来传统机械师,耗费一年多的时间,量身打造出一台经轴为19米的机器。经过画师、临稿、配色、匹丝、缂丝艺人等近20名高水平技师近6年的披星戴月,终于完成了这幅缂丝巨作。

  “年轻的女子由红加黄的丝线织成,农夫用土灰色线,官员、商人主要用紫色和棕色。”在介绍《姑苏繁华图》的创作时,陆美英对丝线的运用技法如数家珍,“为了精细地表现原作中万余人物和景致,特别是人物的表情、着装和行为等,在丝线粗细控制上,时常需要将一根丝线(16丝),匹成十六根(1丝)。”

  近年来,随着高新区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及对区域特色传统工艺和文化艺术资源的深入挖掘,文化名人等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艺精品。高新区文化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加强传统手工艺精品展示,传播传统文化,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充实新时代高新区崭新文化品牌内涵。

  目前,高新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16项,包括“苏绣技艺”1项国家级项目,缂丝织造技艺、草席编织、传统中医膏方制作3项市级项目;各级非遗传承人51个,包括姚建萍、姚惠芬2名国家级传承人,卢福英、俞挺2名省级传承人。2017年,高新区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200余场次,惠及20万群众。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夏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