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文书未送达,诉讼程序就无法顺利进行。但送达文书时就是找不到当事人怎么办?1月19日,在无锡市中院举行的电子送达启动仪式上获悉,今后,速裁案件的起诉书、答辩状等司法文书将采用电子送达。
当前,“送达难”已成为严重制约审判公正与效率的“顽疾”之一。据介绍,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0.25万件。其中,涉公告送达的民事案件约4200件,公告次数达11900余人次。市中院立案庭相关负责人说,受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人口流动频繁、社会诚信缺失等因素影响,当事人地址不详、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法律文书等现象十分突出。以往,法院只能采取公告等形式送达文书,导致案件审理周期延长,当事人权利保障不到位、不充分。同时,查找当事人地址、直接送达、公告送达等工作占用了法官助理及书记员60%左右的时间,极大地耗费了司法资源,降低了司法效率,损害了司法公正。
近期,在市委政法委的牵头下,市中院和市公安局、市综治办联合发文,共同开展电子送达工作以破解“送达难”。这不仅是无锡市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国法院系统也具有开创性、探索性意义。现场演示显示,法官在电子送达平台中选取案件的当事人,然后通过公安部门的网络端口锁定当事人身份,在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支持下,当事人名下的所有手机号码一一显示,法官就可以向这些号码发送短信,送达相关司法文书。短信发送成功后,还会收到运营商“已成功送达”的回复。整个过程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
市中院院长时永才说,下一步要扩大电子送达的覆盖面,逐渐从速裁案件拓展至所有民事诉讼一审、二审和再审案件以及执行案件,实现电子送达在民商事和执行领域的全覆盖。对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努力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解决“送达难”问题提供“无锡方案”。
链接>>>
■电子送达的法律效力如何?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电子送达和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传统方式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送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执行通知书等案件手续均可适用电子送达。
■受送达人如何识别虚假短信?
无锡法院将统一使用12368司法服务热线完成手机短信送达,手机短信将显示的送达号码是统一的12368热线号码。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