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2018年01月11日 10:47:50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古至今,太湖流域都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但进入20世纪后,太湖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变:周围人口发生了爆炸式增长,农田变成了住宅和工厂,生活污水、工厂废水全都涌入太湖中…

  日复一日,太湖治理成了摆在眼前的大问题,不仅是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也是“263”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为了重现“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的美丽画卷,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加强城镇排水行业管理、推进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一系列举措尝试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

  愿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绿色发展最生动、最形象的描述。为保障太湖水源地安全,近年来,高新区多举措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决意在太湖流域走出一条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高新区水务部门加强城镇排水行业管理,完成了《高新区污水专项规划》、《高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污水管网及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浒东污水处理厂130吨/日污泥无害化处理二期工程,实现污泥全部无害化处置。同时,落实推进城镇雨污分流工程,编制完成城市建成区排水达标区建设方案,开展横塘、镇湖等集镇区控源截污方案,实施了第一批建成区万枫家园等7个片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此外,结合《苏州高新区河道蓝线规划》,高新区完成区内重要河湖确权划界内业工作,出台《苏州高新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水利技术规定(试行)》,细化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要求,加强水域岸线管理。

  相关部门介绍,高新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推进河长制工作部署,制定出台《高新区、虎丘区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了2017年至2020年高新区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目标。目前,区310条河道均由党委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河长,其中区16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16条区级河湖河长;区河长制办负责编制完成市级湖泊游湖和浒光运河等10条区领导担任河长的区级重要河道“一河一策”方案;区级河长制办研究制定了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督查制度、验收制度和考核激励问责办法。

  与此同时,高新区加强供水安全保障工作,2015年完成太湖上山村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通过省级联合验收;委托专业单位开展太湖水生态系统与水质调查研究,对太湖水域生态系统及水质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现状评价,提出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对策;制定《苏州高新区蓝藻打捞工作方案》,投入1900万元采购蓝藻打捞和处置设备,配备机械打捞船15艘,吸藻泵27套,运输(藻)车3辆,运藻船19艘,采购藻水分离设备3套,蓝藻拦截网(围隔)12000米。此外,还配置了常态化人工打捞船58艘,专业打捞人员144人,应急打捞人员240人,落实太湖蓝藻水草打捞应急处置和运行长效管理机制。相关负责人介绍:“已经完成区自来水公司臭氧-活性炭深度制水工艺改造,完成了46个已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关停通安、浒墅关镇级小水厂,实现全区统一集中供水。”他表示,将持续落实开展自来水出厂水水质监测,配合开展水源地及管网末梢水水质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安全。

  日常:太湖水源地监测攻坚战

  高新区有两处水源地。一处是镇湖上山村水源地,另一处为通安镇金墅港水源地。

  上山村水源地位于镇湖街道,取水口距离太湖沿岸约1.5公里,是苏州市太湖五大饮用水源地之一,该水源地设计取水能力为30万m/天,是新宁自来水公司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地,主要服务地区为高新区西部和北部,涉及枫桥街道、浒关经开区、通安镇、科技城(东渚)和西部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道)。而金墅港水源地位于通安镇,亦是苏州市太湖五大饮用水源地之一,该水源地设计取水能力为60万m/天,有两家水厂在此取水,分别为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白洋湾水厂和相城自来水公司,主要服务于姑苏区干将路以北区域和相城区。

  目前,高新区太湖水源地预警监测工作主要以自动监测为主、手工监测为辅,原则上每周进行一次水源地巡测,遇异常情况或蓝藻高发期(浮标站监测值超过3000万个/升)时,则加密频次与扩大巡测区域,确保做到“日监视、周巡检、随应急”。

  日常监测中,自动监测系统是构成水源地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上山村水源地和金墅港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与二级保护区,都分别建有自动检测站。由高新区环保局负责监测的上山村水源地,共建有1个固定站和5个浮标站。固定站监测项目包括水温、浊度、pH、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藻类密度等11个监测因子,监测频率为4小时/次,异常情况最快可实现2小时/次;而浮标站的监测频率为0.5小时/次。固定站可同时获取有关水环境的化学与物理指标,而浮标站获取的数据以物理指标为主。两者相互为补充,可更有效客观地展现水环境状况。

  人工监测显然也是保障水源地安全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除了每周一次的人工巡测,当太湖水质发生其他异常变化,藻类密度日均值在3000万个/升以上时,相关人员需及时加密监测,对水质异常水域实施跟踪监测,每天按时上报《太湖饮用水源地水污染监测预警日报》,并通过微信群和短信,及时发布蓝藻预警信息。

  剪影:太湖水源地巡测员的一个上午

  2017年10月31日,周二,气温19℃,天气晴好。

  前一天晚上,卢金龙和张军就收拾好“家伙”:一件柱状水质采集器、一台便携式水质多参数仪,以及GPRS导航、测距仪、分样器、采样瓶、照相机、救生衣等。

  早上9点,带上前一晚准备好的仪器设备,两人从高新区环保局出发,9点半抵达太湖边的杵山生态公园码头,船家已经等在水边。卢金龙笑着说,这是他们的“包船”,整个上午都属于他们。小船起航了,从码头到上山村取水口围栏附近,直线距离大概1.5公里,但渔船的速度不快,看上去只有自行车慢行的速度,再加绕行,这段行程一共航行了近40分钟。

  远远的,水中一排桩子逐渐显现。卢金龙说,那就是取水口一级水源地的围栏。按照规定,取水口500米内为一级水源地,2.5公里内为二级水源地。渐渐靠近,围栏变得清晰,那是高出水面1米多的水泥柱子,有红白纹做警示。上面顶着一排红色的大字,“饮用水源1级保护区”。水泥柱子间,又连接起细密的不锈钢栏杆,禁止闯入的意味很明显。卢金龙和张军准备开工。在沿围栏附近,他们选取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四个点位进行取样。在正北位置,停船,抛锚,取出GPRS确认与预设的点位是否一致,确认无误,两人开始工作。

  首先用柱状水质采集器,采集水下0.5米的水样。随后,使用分样器将水样分置于两个采样瓶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将得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化学指标。完成取样后,两人又协作使用多参数仪深入水下0.5米进行检测,现场读取水温、浊度、pH值、溶解氧、电导率、叶绿素a、藻密度等物理指标。得出相应数据后,他们需在一份《饮用水源地及周边蓝藻水华巡测记录表》上填写相关数据,以描述水质状况。巡测过程中,卢金龙和张军不仅要借助仪器设备,还要以眼、鼻观察湖面情况。若发现水中存在水华现象,还需使用测距仪大致测量水华面积。

  这是一份不为人所知的辛苦工作,但为着太湖水源地的安全,他们默默往返于湖面,取得第一手监测数据。

  惊鸿:太湖遗珠贡山岛

  最美是太湖水,有水又有岛。位于太湖北湖心的贡山岛,宛如散落在太湖里的两颗遗珠,少有人知,也少有人至。滋养着万顷太湖水,她独自美丽,独自盛开。站在贡山岛远眺太湖及群峰,烟波浩渺,山环水抱,小岛如行舟,遗世而独立。

  位于北太湖东北部水域的贡山岛是两座湖心岛屿,近镇湖马山村,分为大贡山和小贡山,其西南与万佛石塔遥遥相望。有关贡山岛由乌龟与小龙演变的民间传说,如今渐被人淡忘,唯有岛上的好茶“贡茶”让人念念不忘。相传,贡山岛上所产的碧螺春茶因滋润着太湖的氤氲水汽而生,品质上佳,古时一直进贡朝廷用作御用茶叶,“贡茶”的美名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贡山码头很小,但导航还是准确找到了位置。从码头坐船,陆与岛距离2.5公里,贡山岛似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船桨在水面拖曳起长长的浪花,湖鸥一路欢快追随,似是夹道欢迎。实诚的船长却说,其实,那是船桨激打的浪花惊起了游鱼,湖鸥是被水浪中翻飞的鱼群吸引了。

  岛上的房子屈指可数,这里没有原住民,小贡山岛上仅有的两幢房子,一幢是游客中心,一幢是岛上餐厅;而大贡山岛上,一幢是炒茶场,一幢是岛上酒店。房子的数量真实反映了小岛的生态程度。两岛的植被大部分是农作物,小贡山岛以茶园为主,一棵棵沿地势种植的茶树,被修剪成柔和饱满的线条。餐厅建在岛的最北端,倚在二楼的白栏杆上,可以一览浩渺的北太湖。茶园、竹林、花溪和黑松林,构成了小贡山岛画面的主要景色。

  大贡山岛则多了些活泼的人气。从小贡山岛踏桥进入大贡山岛,迎面沿湖是一片碧绿的稻田,两只白鹭在田间旁若无人地踱步,其中一只突然兴起,绕着稻田展翅翩翩起舞,让人一时看呆。“哟,野鸽子!”一只灰色的鸟从头顶掠过,开电瓶车的路人笑着纠正:“那是斑鸠呢。”原来他也都误以为是野鸽子,后来岛上来了一群研究鸟类的大学生,告诉他这种灰色的鸟其实是斑鸠。岛上鸟类众多,市里专门在此设了一个鸟类保护点。鸟儿们一点儿不怕人,岛上德胜洋楼酒店的住客们,最日常的伴奏就是鸟鸣,啾啾啾,唧唧唧,此起彼伏,百听不厌。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