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400余幅珍贵木版年画“聚首”苏州

2018年01月08日 20:39:16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引力播

引力播

  今天(1月8日),中国•苏州首届国际木版年画展在苏州工艺美院启幕,来自海内外共400余幅珍贵木版年画首度聚首苏州,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现场观众带来一场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版画盛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盛蕾出席开幕式。

  本次展览由苏州市文广新局、苏州工艺美院主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承办。展览将持续到本月11日,同时举办“传承•创新•交流——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友会第五次年会。

引力播

引力播

引力播
美人图

  30件“姑苏版”聚首

  十件美人图到底有多美

  苏州人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耳熟能详,但对“姑苏版”可能未必了解,因为即使在苏州这个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产地,也极少有机会见到“姑苏版”。所谓“姑苏版”,是指清代康熙至嘉庆时期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全盛期的代表作品,这些年画以反映繁华的姑苏城市风景、人物仕女、年节装饰为主要内容,画面借鉴了西方透视法则,层次丰富,精细美观,堪称艺术水准最高的中国传统版画。

  “姑苏版”作品存量很少,目前所知大多已被国外收藏机构及藏家收藏。本次展览一共展示了30件“姑苏版”,规模之大可谓空前,这30幅作品分别来自日本、韩国、中国藏家以及瑞典藏家冯德宝(Christer von der Berg)。

  冯德宝被认为是欧洲地区“姑苏版”的最大藏家。他是伦敦著名书店“寒山堂”创始人,从事书店经营数十年,这二十余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版画收藏,其藏品来自世界各地,也有通过个人社交资源以及拍卖会上购买而来。此次他有12件“姑苏版”藏品参展,其中一套乾隆时期的“姑苏版美人图”堪称稀世珍品。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12幅的清早期宫廷画《美人图》,分别描绘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等清娱情景。这套《美人图》出版了精美书刊,后又在纸版基础上制作了“动态版”,玩起酷炫搞怪的动作,一时在朋友圈热传,“十二美人”一度成了爆款网红。

  冯德宝收藏的这套“姑苏版美人图”,每幅画面都以美人及童子为中心,内容包括捧莲图、爆竹图、作画图、读书图、弹琴图、亭畔图、柳畔图、冬日图、执扇图、岁朝图,尤其前面9幅,尺寸相同,风格一致,显然是成套作品。与雍正《美人图》冷艳高贵的美女相比,这套“姑苏版美人图”因为童子的加入,画面喜气洋洋,而从绘画水准看,较之前者不遑多让。画面中亭台楼阁等建筑、假山池塘等景观、床榻桌椅等器具、案头瓶花古书等陈设,刻画无不精妙入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

  冯德宝收藏的《姑苏虎丘志》也亮相此次展览,这件作品生动细致地还原了大约乾隆时期的虎丘风貌,除了虎丘塔等景观建筑之外,周围的河道店肆也精准呈现,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历史资料。

引力播
越南版画《西游记》

  周边国家也流行木版年画

  越南版画竟有《西游记》

  本次展览分为四大主题,分别是“丝路撷英 民画相亲——‘一带一路’欧亚五国民间木刻版画交流展”、“喜画拾零 鉴古观今——民间藏中国木版年画遗珍展”、“守望传统 美在民间——中国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联展”、“薪火相传 山花烂漫——中国木版年画新生代传承人作品联展”。展览综合了国内国外的版面作品和收藏,展示了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技艺传承,从多角度呈现了木版年画的艺术风貌和发展状态。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文化辐射,从木版年画便可见一斑。周边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不仅收藏着“姑苏版”在内的中国版画,他们自身的版画创作也在这次展览中得以呈现。日本的浮世绘版画吸收借鉴了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创作元素,其美学风格也受到桃花坞年画的深远影响。中国古版年画也早已流传至东部的朝鲜半岛,今天韩国古版画博物馆还珍藏有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出产的木版年画。

  展览中有多件日本浮世绘作品,以及韩国收藏的古版画。韩国古版画博物馆收藏的版画《文字图》很有意思,文字图上有“仁”、“义”、“廉”、“信”四字,四字笔划内安排了相关的图案画面。据了解,同类作品还有“孝”、“悌”、“忠”、“廉耻”等内容,反映出儒家思想对韩国社会的影响。

  首度来苏的越南东湖民间木刻年画,也得到观众的关注。在越南版画中,可以看到众多中国元素,比如八仙、薛丁山等。展览中还有两件《西游记》木版年画,分别表现了唐僧五指山下救悟空,以及老龟驮着师徒四人经过通天河的场景。

  事实上,早在16世纪末期,越南莫朝重臣黄士凯就在《四时奎咏》中写道:“钟馗巧画成形,符道禁鬼,防灵阻邪。描画鸡门挂贴魇,花楼檐下点寿阳。”文字反映出当时越南盛行张贴“门神”年画的习俗。作为越南民间美术的瑰宝,东湖年画在材料、技艺和题材等方面深受中国年画的影响。本次展品所展示的外国年画,使观众了解到历史上中国年画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引力播
动漫风年画作品

  新老传承人的手艺延续

  桃花坞年画玩起动漫风

  来自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联展,同样极具看点。除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来自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民间木刻年画亮相展会,彰显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多样性。

  民间艺术原有生存环境不断发生改变,作为农耕社会民俗文化传播图景的重要文化遗产——中国木版年画,尚在转换过程中找寻其定位。民间文化传承的内在规律是“活态”存续,其载体便是非遗传承人。保护传承人便保护了民间文化,扶持传承人便传承了民间文化,这是中国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传承谱系的重要工作。通过各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可以管窥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遗韵。

  不少新生代传承人的作品同样亮相展览,他们已接过中国木版年画的传承接力棒,展现了新生代年画人的创作活力与水平。这些传承人,大多是“70后”“80后”,甚至更加年轻。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至今已培养出8届共29名年画新传人,此次参展的孙一波、王静宇、乔兰蓉等8人,都是“80后”和“90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从事着年画传承和创作研发工作。

  这些年轻人的作品,呈现了更多创意和活力。展览中有一件《唯我国风》的动漫年画作品,风格完全不同以往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这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3岁的房志达带领5个新生代弟子,历时108天全手工雕刻印制完成,作品很有动漫大片的时尚范儿。

  据了解,年青一代的年画传承人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手工绘画、雕版和印刷技艺,而且丰富和拓展了木版年画的题材和视觉艺术表现形式,甚至在尝试与科技结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年画技艺的人机交互体验,让传统的年画面貌在新时代焕然一新。

  (来源:引力播    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