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位书法家的作品曾随“神舟十一号”遨游太空!

2018年01月04日 10:06:44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是中国榜书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师从我国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刘仲文先生,是齐白石门下第四代弟子。

  他,对传统书法艺术进行大胆创新,将思想写进每个字的一笔一划,丰富书法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成就了“肖氏”特有的书风。

  他,就是肖海明,一个从吴江黎里走出的书法家。

  出生于黎里书香门第,“子承父业”爱上了书法

  身体前躬半蹲,左手撑地,右手执笔,随着笔尖在纸上行走,仅用十多分钟,肖海明便在其工作室地上,一气呵成完成行草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整幅作品,不打折、不打格,连落款120多字,上下、左右两边间距一样,堪称一绝。

  而用手腕粗的笔,写30厘米以上的榜书大字,更是肖海明的绝技。

  写榜书,需要以臂力或全身之力而为之,对于用笔、用墨还有字体结构的掌握程度,均有很高要求。而且,榜书字型较大、点画粗壮、雄浑凝重、笔力遒劲,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肖海明的榜书《天道酬勤》《致远》曾载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舍得》被篆刻在八达岭长城入口处的石碑上。

  肖海明缘何能在书法上取得如此成就,故事得从50多年前说起。

  1962年,肖海明出生于吴江黎里一书香门第,祖辈、父辈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尤其是他父亲,虽然只在生产队当会计,但方圆几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民新买的草帽、箩筐、扁担,都要请他父亲写上自己的名字或“为人民服务”等字,防止他人拿错。为此,他父亲也被村民亲切的称为草根书法家。

  潜移默化的熏陶,让肖海明在年仅四岁的时候,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要练字,长大了要为村民服务。”

  “子承父业”,看到肖海明对书法如此感兴趣,父亲喜笑颜开,便手把手教他:一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手腕该如何用力,字要如何写,才能更好看……

  每当父亲练字的时候,肖海明便站在一旁,拿根竹竿,沾点水在地面的青砖上写。“虽然当时我不识字,但照着父亲的一笔一划,我已经能把字写下来了。”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在父亲的指导下,肖海明渐渐掌握了门道,书法水平稳步提高。

  西安碑林里找“老师”, 传承创新赋予书法思想内涵

  父亲是肖海明的启蒙老师,但真正奠定肖海明扎实的榜书功底,则是在他参军期间。

  1979年,肖海明的表哥报名参军,部队首长家访时,17岁的肖海明正在自家墙上画雷锋像,并配上了非常漂亮的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

  肖海明的字画,让部队首长眼前一亮,“这小鬼了不得,部队出黑板报、写文书,就缺这样的人才”。机缘巧合,让肖海明光荣入伍,到陕西安康某部当了一名汽车兵。

  部队期间,肖海明充分发挥书法特长,多次立功受奖,还提了干。但真正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部队换防到陕西华阴。那时,他在“隔壁”西安的碑林里,找到了真正的老师。

  “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这里各种字体都有。如,岳飞的狂草行云流水、柳公权的字清秀刚强、颜真卿的字刚正厚重。”肖海明利用闲暇时间,不畏寒暑,坚持七年观碑临习,没有桌子,就跪在地上写,通过吸收众家所长,打下厚实功底。也正是这种坚持和守拙,成就了肖海明在榜书书法道路上的跨越式发展。

  “前人的字写得非常好,但我总觉得缺少思想。”肖海明琢磨着,他要在传承中创新,在一笔一划上动脑筋,在理解每个字的基础上,赋予书法更多的思想内涵。例如,榜书“舍得”的“舍”字,肖海明用的是重笔,寓意要更多付出,而“得”字的一点则写的特别小,寓意做人不能贪,知足长乐。

  “肖海明拜我为师,也就是拜在了白石门下。白石老人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要启示后人,学习白石艺术的同时,更要有创新精神。”在刘仲文看来,热爱书法艺术的肖海明,除了天赋,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研习和投入,更多的是虚怀若谷,广纳百家的胸襟和度量。

  人品好造诣更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1993年,肖海明转业回乡进入吴江建行,并于3年后被派到黎里办事处。

  当时,单位业绩并不好,对公对私存款总量相加,全年不到3000万元。但身为负责人的肖海明并没有急于开拓业务,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自己近30年潜心研习的书法,为家乡百姓服务。

  几经思考,写春联成为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于是,肖海明便自掏腰包,买红纸,写春联,一送十、十送百、百送千,黎里百姓对肖海明的字非常认可,没几年功夫,肖海明送春联就成了黎里街头巷尾的美谈。而且,如有人上门求字,只要合情合理,肖海明来者不拒。

  也正因为肖海明的好人缘,当地百姓、企业主动把开户、存款放到了他那里。肖海明回忆,他在黎里工作12年,总共送出约8万幅春联。调岗的时候,办事处的存款余额已达1.6亿元。

  多年来,肖海明以书会友,结实了很多书法家和艺术家。同行对他的认可,不仅在于他的人品,更在于他每次给大家带来书法上的欣喜。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潘深亮说,肖海明的榜书虽然学的是魏碑,但相较于魏碑古朴型飘的风格,他的用笔更加熊健有力,笔法粗狂藏细腻、厚重且飘逸、顿挫透灵巧,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更符合当前人们对审美的要求。90多岁高龄的我国著名人物画大家董辰生如此评价肖海明,“看了他的字,让人愉悦、兴奋。”

  这两天,肖海明正忙于其新近创作、浓缩了大半生心血的50米长卷的慈善义拍,所得款项将全部捐赠给教育部关工委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孤寡老人。肖海明说,接下来,将把主要精力投身到慈善事业,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更多更好地书法作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引力播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