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西路大庙弄内,坐落着一座古朴的民国建筑——中山纪念堂。
作为常州现存为数不多的民国建筑之一,中山纪念堂由于年代久远,建筑本体一度破败,周边环境也与其庄严形象不符。经过精心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不仅使房屋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得到了全面提升,整体形象也更加庄严肃穆、古朴大气,还原了1933年中山纪念堂原有的宏伟气势。展馆自2016年3月12日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已接待各类团体和参观者近1.5万人次,被认为是常州地区不可多得的整体保留之民国时期纪念性建筑。
历经沧桑的中山纪念堂,因探索文保建筑管理新模式,而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在耄耋之年焕发出别样的青春。
见证历史的中山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前身为常州府城隍庙,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改建为中山纪念堂。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四角设方形穹顶,青砖清水砌筑。
新中国成立前,中山纪念堂曾为国民党武进县党部、武进县政府等所在地。常州解放后,常州专员公署驻于此,后又为商业局、贸易办等市属单位驻地,是常州现存为数不多的民国建筑之一,更是龙城历史的见证。
1987年12月,中山纪念堂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荏苒,历经沧桑的中山纪念堂建筑本体渐显破败,周边环境也有些杂乱,与其庄严形象不符。为保护历史、弘扬文化,市政府将中山纪念堂的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列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39个重点项目之一,明确由市商务局负责中山纪念堂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
洗尽铅华修旧如故
中山纪念堂的修缮工程,根据“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原则,整个过程始终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
修缮工程由两部分组成,即:建筑本体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主要通过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及工艺技术来重现、延续中山纪念堂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真正做到“修旧如故”。
2014年,市商务局成立了中山纪念堂修缮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程序合法、手续规范”的要求,确立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文保监理单位、建设监理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各参建单位遵循市政府提出的修缮要求,围绕文保建筑修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现场勘察、专家论证、定期工作例会等形式,及时解决了修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禀承打造“优质工程、阳光工程”的宗旨,全力开展各项工作。
中山纪念堂修缮工程于2014年10月开工,2015年5月竣工,历时近8个月。修缮工程结束后,市人大、政协专程组织相关专家前往察看,一致认为:中山纪念堂是常州地区不可多得的整体保留下来的民国时期纪念性建筑,此次修缮不仅使房屋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且整体形象庄严肃穆、古朴大气,很好地还原了1933年中山纪念堂原有的宏伟气势,成为了一座传播中山先生历史功勋、纪念常州辛亥革命英杰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开放式纪念场所。
步入中山纪念堂,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先生画像,上方的“天下为公”四个颜体楷书庄严肃穆,大堂两侧内陈列了中山先生不朽功勋的史迹资料和常州辛亥革命英杰的图片展以及敢为人先的历史事迹,多媒体“云溪见证”则向参观者演示了常州人杰地灵、白云溪畔半部民国史的风云故事。东北角穹顶内的场景重现,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中山先生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途经常州火车站、我市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热烈欢迎的一幕。
创新思路
探索文保建筑管理新模式
修缮完成后,如何进一步保护好中山纪念堂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其特殊的时代价值?
市商务局作为中山纪念堂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单位,积极与市文广新局、民革市委、台办、地方志办公室、辛亥革命课题组等多个部门征询意见、反复讨论,力求做到文物保护和利用相结合。
为保障布展施工质量及效果,经过与具备优良资质和文创口碑及社会影响力的多家布展单位进行多轮次对接,最终由政府采购中心通过招投标程序及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由江苏天人合一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中山纪念堂展馆的深化设计、展陈及后期运维,在全市率先探索文保建筑社会化运维管理的新模式,在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尽量减轻财政压力,既符合我市对文保建筑“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要求,又保障了中山纪念堂免费对公众开放。
在中山纪念堂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市商务局创新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保建筑运维依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模式,在使用协议上明确要求运维单位在做好中山纪念堂本体建筑正常开放、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东侧厢房,积极打造文商旅结合的文创中心,通过开展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全力推动文保成果全民共享,并将每年的管理使用费用作中山纪念堂后续保护、展品收集的专项经费,在最大限度减轻市级财政压力的同时,实现文保建筑的可持续健康运行。
为最大程度提升中山纪念堂的社会效益、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市商务局鼓励运维单位在坚持《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开展各类积极向上的公益性活动。为此,江苏天人合一传媒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天人合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成功举办读书会、中秋诗会等多场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面向市民进行宣传传播,积极为文化遗存注入新的内涵。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达得知中山纪念堂修缮开放,携夫人专程来常参观中山纪念堂,对中山纪念堂的修缮、保护和利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常州中山纪念堂整个建筑不仅具有民国特色,而且意义深远,在全国也属罕见,非常值得保护和利用,激励后人传承和发扬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伟大精神。他为中山纪念堂写下了“振兴中华”的题字,表示这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目标,值得后人继续为之奋斗。
在“我最喜爱的常州古城十大文化遗产”评选活动中,来自江苏、安徽、福建等24个省市的5021名参与者通过微信、电脑两种方式投票,常州中山纪念堂以1894票入选,成为我市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