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该数字和自身感受相去甚远 。对此,国家卫计委回应表示,“家庭医生”的概念不是私人医生,所以签约数字与大家感受有所差异,下一步将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去年,淮安市淮阴区居民陈雷因为意外被货物砸中导致瘫痪在床,每次去医院换胃管前都要提前雇车、挂号,妻子于建梅忙前忙后精疲力竭,现如今她只要打一个电话就能把所有需要的做事情解决:“因为他行动不便,我也弄不动他,雇车啊,弄上车啊挺麻烦的,签约了家庭医生,有什么情况,随时电话打,他们就过来。”
于建梅告诉记者,自己签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专业的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和乡村医生组成,而且个性化有偿服务包的价格也为他们这样入不敷出的家庭减少了很多开支:“每次上门服务换胃管,他们很细心很用心,不厌其烦态度也好,跟在医院里面没有什么区别。价格方面反正挺实惠公道,我们签的是一年两百块钱,如果上医院的话,每次打车的话来回要四百块。”
自2012年2月起,淮安率先在苏北地区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87个家庭医生团队,全人群签约率达到53.38%,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八成。
不过,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张雷表示,虽然家庭医生制度受到了不少居民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居民对此不理解,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家庭医生的宣传力度:“因为一开始,病人不了解你签约的内容与规范,到底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服务,有的病人不理解,我们只有细心地去解释这些内容,让病人去真正接受这种服务内容。”
除了要加强宣传,医疗服务水平也决定了签约家庭医生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完善家庭医生的职业准入制度。镇江市早在2002年当地就提出建立家庭健康责任团队。
镇江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徐庆介绍,为了打消老百姓对家庭医生的担心,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基层卫生医疗力量,早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之初,他们就引入了大医院的专科医生:“12年的时候我们就推出了上级医院内儿科医生到社区去全日制坐诊,帮助社区医生开展签约服务。从前年开始我们又开展了全科专科联合门诊,这样把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请下来,与全科医生共同坐诊,成了一个全专联合门诊。”
徐庆介绍,目前镇江市区所有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都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了74.61%,建档立卡的困难户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达到了100%。但家庭医生在签约后,服务也得跟上,不能出现签而不约、为签而签的现象。
为保证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镇江施行了鼓励政策和两级监督的方法:“签约服务既涉及到基本公卫的很多项目,也涉及到一些医疗服务,现在鼓励家庭医生主动去做一些工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额外的一些补贴;我们向上级医院也要报数据,基层也要报数据,上级医院数据和基层医院数据吻合度如何,现场抽验以及签约的数据如何,这些将与相应的资金挂钩。”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王德俭、钱飞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