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月21日召开的全省食药打假联席工作会上获悉,2017年江苏共查处食药行政违法案件11824件,货值金额超亿元。
数据显示,江苏今年查处的食药行政案件中,通过网络制假售假的案件数量超过一半,呈现出复杂性、隐蔽性、产业化和真假掺杂的特点。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销售的方式,通过QQ、微信联系,快递发货,支付宝付收款等手段,依托制假窝点、售假网络,向全国范围销售假冒产品,涉及面非常广,危害极大。此外,不少犯罪分子还利用网络串联起制假售假的产业链,并发布虚假信息、违法药品广告。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执法总队副总队长张兴华:它不光是产品本身造假,从发货、物流、快递这一块整个产业链也有个别不良商家参与其中,伪造了相关的信息。而且他们反侦察的能力非常强,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是单线联系。
统计还显示,知名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成为制假售假的"重灾区",江苏今年就查处了数起假冒"海蓝之谜"等高档化妆品、假冒高档白酒的案件,案值均达数千万元。不少犯罪分子制假售假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假货仿真程度比以往更高,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而在药品领域,不少犯罪分子还利用患者和家属的急切心理,销售假冒的肿瘤靶向药等"救命药"。食药监部门提醒,食品药品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不能贪图价格便宜,如果发现异常,请及时拨打12331投诉举报。(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亓晨 郝朦)
(本条新闻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