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苏州美食地图的新方式,竟然可以这样?

2017年12月03日 14:16:49 |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苏城的巷子里,遇到好吃的,随时停下来尝一口,接着继续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实践下,这种打开苏州美食地图的新方式!

  路线:老山塘梅花糕海棠糕-大阿二生煎-麒麟阁-鼎盛鲜-阊门姚记豆浆-陈记泡泡馄饨-汤家巷豆腐花-万福兴-杨招娣糕点-潘玉麟糖粥

  交通:苏州轨交2号线至山塘街站,步行至山塘街,租用苏州公共自行车,前往下面的地点

  用时:一天

  一早出发,乘轨交2号线至山塘街站,出站后步行约100米,就到了苏州赫赫有名的山塘街啦!

  山塘街的东段是一条商业步行街,沿步行街一直走到阊门附近,就可以看到很多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了。

  既然来了,我们先看看山塘街上有什么好吃的吧!

  早晨的山塘街,游客很少,很多店铺也才刚刚开门。与夜晚熙熙攘攘的景象相比,此刻的山塘街,反倒是更有韵味了。

  山塘街上有好几样美食,都藏在这个“品味坊”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这家老山塘梅花糕海棠糕!

  我们去的时候,铺子才刚开,老板正忙活着制作今天的第一批海棠糕。

  这六个碗里放着的,就是海棠糕的配料了,红枣、金橘、芝麻、红绿丝……颜色真是好看!

  别看海棠糕小小一个,制作起来可有好几道工序呢!老板先用刷子将模具刷上油,然后把调好的稀面浆浇进模具里大约一半深,接着放上豆沙馅,再往上浇上一点面浆把豆沙裹好。过一会儿,又往面上撒上红枣、金橘、黑芝麻、瓜子等物,弄完之后,在铁盖上撒上糖,盖上铁盖开始烘烤。

  在烘烤的过程中,诱人的香味不断飘出来,使我们等得越来越焦急。终于,几分钟后,老板将铁盖子打开,烤好的糕点朵朵似海棠绽放,十分娇艳好看。

  接着,老板娴熟地把海棠糕从模具中倒出来,用一张小纸包着递给我。咬一口,松软香甜,还是小时候吃过的熟悉味道啊!

  至于梅花糕呢,老板说要到下午三四点才会制作,上午时间只卖海棠糕,想吃的朋友要算好时间再去哦!

  接着往东走,看到了这家在山塘街上一直拥有超高人气的大阿二生煎。

  八仙桌、长条凳,装修得古色古香的生煎铺子,让人一走进去就食欲满满。

  刚出锅的生煎裹着一层芝麻葱花像一个个“白胖子”。小心翼翼咬一小口,吸掉鲜甜的汤汁,接着再咬一大口,品尝里面鲜美的肉馅。此时最好再来一小碟陈醋,因为香香脆脆的生煎配上酸溜溜的陈醋,才是老苏州的正确吃法!

  从大阿二出来,再走一小段,就差不多到阊门了。借一辆公共自行车,我们的骑行正式开始!

  穿过阊门,一路往东,这一条名叫西中市的老街,以民国风情建筑和特色美食而闻名。

  西中市究竟有多少好吃的?那真是数也数不过来,食肆一家连着一家,从清晨热热闹闹一直到深夜,哪怕临入睡前,还能在这里吃一碗夜宵。

  首先路过的,是这家麒麟阁,特色招牌是白斩鸡。他们家的白斩鸡皮滑肉嫩油香不腻,蘸料甜咸适中,值得一试!

  紧接着,马路对面的这家鼎盛鲜,里面有两道几近失传的美味,一定要尝一尝。

  一道是汤面饺,一笼六个,形状比较像煎饺,但是比一般的煎饺大很多。皮很有韧劲,馅儿很鲜美,包含了不少汤汁,能吃到大颗笋粒,肉软笋脆,吃起来层次非常丰富。

  汤面饺要做好可是很有讲究。面粉要炖熟,再用开水和面,这样面皮才滑爽劲道。笋也要时鲜笋,而且要煮熟后切末,去辛辣味。光做皮子就有三四道工序,加上拌馅、包料,一共十几道工序,全手工制成。

  另一道是三鲜千张包。千张包的馅由火腿、干贝、开洋以及夹心肉等原料组合而成。而千张包的“百叶”也很有讲究,要用豆汁的“头汁”制作,细薄又有嚼劲。做好的千张包,要先在鸡、猪骨等“吊”出的高汤中烧熟捞起,顾客吃时再放入高汤内“热”好,放上粗山芋粉丝,撒上切细的蛋皮、火腿末、葱等。

  伴着这些佐料,千张包咸香适中,清爽可口,许多老苏州都说,这真是“伲小辰光各米道”。

  和鼎盛鲜相隔仅数米的阊门姚记豆浆,想必大家都久闻其名了吧!这家24小时不打烊的豆浆店,是苏州人真正的“深夜食堂”。

  而且在这里,豆浆的咸甜之争是不存在,因为你可以咸豆浆甜豆浆各来上一碗。

  继续骑行,从西中市拐进吴趋坊。吴趋坊是“老苏州”的聚居地之一,周边饮食店多为姑苏传统口味。

  来到吴趋坊,你会发现,这里的店铺外观都很朴素,不怎么起眼。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许多人穿城而过,只为来这里一尝记忆中的绝世美味,其中就包括这家陈记馄饨。

  店外的一口大锅子里,放着刚做好的油煎馄饨,让人垂涎欲滴。

  走进店里,一个店员正在包泡泡小馄饨,手法娴熟,一捏一个;而另一个店员,正包着鲜肉汤团,白白胖胖的汤团整齐排列在托盘里,过会儿就要下锅煮咯!

  泡泡小馄饨是这里当之无愧的招牌,馄饨皮很薄,一个个鼓鼓的,漂浮在汤里。用大骨熬的汤并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只是简单的盐、猪油,加上些许葱花。喝一口汤,吃一个馄饨,回味许久,才小心咽下。

  吃完了馄饨,接着尝一尝这里的汤团。肉馅非常紧实,两个下肚,绝对管饱。

  听闻王天井巷最有名的豆腐花店已经搬至汤家巷了,而汤家巷和吴趋坊仅一河之隔,于是吃完了馄饨,我们便骑车到对岸的汤家巷一探虚实。

  在汤家巷一个小区口,我们找到了豆腐花店的踪影。还是同样的老板,同样的味道,豆腐花非常非常嫩,配料有紫菜、榨菜、虾米、香菜,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再加一点辣椒酱,味道会更好。

  几个刚下课的学生,围着一张小桌子,吃得津津有味,一看就是这里的常客呢!

  沿着汤家巷一路往北骑,到了皋桥,接着右拐,就是东中市了。

  在东中市与人民路的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家苏州老字号糕团店--万福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宣统年间,当真是苏州糕团界最正点的老字号了。

  无论什么时候来这里,生意都好得不得了。碰上节假日,更是要排上长队才能买到这些甜蜜的苏式糕团。

  接着,我们沿人民路往北骑行,骑一小段路,就能看到苏州古城的地标建筑--北寺塔。北寺塔所在的报恩寺(又称北寺)为三国时期(公元247-252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其母祈福所建。北寺塔,随寺而名,始建于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重修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一下,这个景点是免费的哦!

  在北寺塔前右拐进入西北街,约400米后,继续右拐进入南北向的皮市街。

  有人说,皮市街是苏州最甜的一条街,因为在这条街上有苏州最甜的两个人,做出了大家最爱吃的甜食--糕团和糖粥,这两个人叫做杨招娣、潘玉麟。

  杨招娣糕点是皮市街上十分有腔调的糕点老店,苏州独此一家,无任何分店。这里猪油赤豆糕和赤豆糕广受好评,每天下午2点开门,一开门就排队,卖完截止。

  问了几个正在排队的人,有的是这里的常客,吃了好几年了,经常准点过来买;有的之前来了几次,都非常不凑巧卖完了,今天赶早过来排队,终于要买到了,心里可乐呵了。

  瞧这一大块猪油赤豆糕,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糕上面满是赤豆和猪油,闻着香香的,想必一定很好吃!

  另一家甜蜜的潘玉麟糖粥,想要吃到可是更不容易了,老夫妻俩雨天不出摊、太热不出摊、太冷不出摊、身子不好不出摊,总之是看心情,小乐之前来了几次都没遇到呢!

  骑到快接近花鸟市场的位置,看到一条长长的队伍,就到了潘玉麟糖粥了。

  潘玉麟糖粥卖的苏州甜食非常正宗,鸳鸯桂花糖粥和赤豆糊小圆子是他们家的招牌美食,一律由老两口手工熬制。

  糖粥摊很简单,一锅煮圆子,一锅捂着粥,一锅捂着豆沙,老潘师傅负责打粥,而老伴则负责打包跟收款,分工协作,配合默契。

  排了十几分钟队伍,终于买到这一碗心心念念的赤豆糊小圆子,舀一勺尝一下,又甜又有嚼劲,赤豆桂花香味浓郁,就好像坐在盛放的桂花树下,吃着最具苏州味道的甜食。

  糖粥边上还有一个萝卜丝饼摊,这种小时候放学路上常吃的街头美食,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的,这味道,甚是想念呢!

  吃完了美食,接着逛一下皮市街花鸟市场吧。这里的店很多,花鸟鱼虫、文玩奇石,应有尽有。虽是工作日,来此游玩淘宝的人却依然很多。

  走进市场,满目斑斓色彩,让人身心愉悦,买些花花草草、漂亮的金鱼,或是带个小动物回家,更能让家中充满着鲜活、清新的气息。

  最后,就让我们在皮市街的烟火和热闹之中,结束这一天的骑行之旅吧!

  好了,本期的苏式生活就到这儿,如果您有想要去的地方,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也许我们会专门为您跑一次路,打探实情,如果你热爱旅行和摄影,那么约个时间,我们也可以结伴而行。

  清晨老街的石板路、午后唱着评弹昆曲的小茶馆、日落湖边的夕阳……不管你是熟识苏州的人、或者还未与苏州谋面,我想能在这里遇到,都对苏州有着满满的爱。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