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安私人博物馆:七旬翁一生收藏万余宝贝

2017年11月28日 18:29:58 | 来源:人民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冰心为蒋荣华的“德字碑廊”题字

  在江苏海安,一位75岁的老人耗费半个世纪的光阴收藏了万余件珍贵藏品,整整堆满了四层小楼,老人将其取名为“德让博物馆”。老人叫蒋荣华,是江苏海安县响当当扬州评话说书人,他说了一辈子的评书,也搞了一辈子的收藏。蒋老告诉来访的记者:“这一万多件藏品分为红色记忆、古玩字画、明清家具等系列,我收藏这么多宝贝不仅是自己的爱好,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承和保护。”

蒋老与老伴夏秀平合影

  记者探访注意到,这些藏品以各个朝代的瓷器、家具、名家书画为主,走进展厅犹如置身于历史的长河里,梦回几千年前,一旁的蒋老不停地向记者介绍这些藏品的历史典故。他说,一个古董就可以说出一部历史。

博物馆一角

蒋老各式各样的藏品

  据了解,蒋老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9岁就失去了父亲,靠着亲友资助长大,为了谋生,他拜师学会了扬州评话,通过说书成为了里下河地区较有名气的说书艺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评为“民间文艺家”。为了唤起年轻一代的红色记忆,蒋老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除了说历史名著,也开始了红色经典故事的说书历程。在此期间,蒋老不断赶赴全国各地收购古董古玩和字画,而对于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藏品更是情有独钟。早在28年前,“德让博物馆”就因此成为江苏省首家民间德育教育基地。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免费接受德育教育,也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不惜变卖家产、多方筹措,终于在1997年将博物馆从偏远的乡镇搬迁至县城的自建房里。

蒋老家历代瓷器藏品

蒋老展示一只瓷盘

  当记者问及为何将博物馆的名字取名“德让”时,蒋老回忆说,他早在几十年前获得了一位前辈收藏的吴熙载书画真迹,而吴熙载字让之,“我得到了吴让之的真迹,吴让之是有德之人,赠送书画的前辈也是有德之人,而我一生也热衷善行,何不取名‘德让’?”蒋老的邻居告诉记者,蒋老一生崇德尚德,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德之人德天下,有德之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他专门在自家院子建了一座“德字卑廊”,刻满了名人名言警句。不过,蒋老有一个愿望,就是将这些价值不菲的“宝贝”世代传下去,唤起子孙对历史的那份久远记忆。

蒋老手书“德”字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