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古镇,个个都是美食天堂。
抽个时间,和着悠扬小调,携家人一起一边品美食, 一边享受游走在水墨画中的感觉吧!
周庄
万三蹄和阿婆茶
在周庄这个古朴的小镇,小桥流水人家这江南水乡素有的情怀,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周庄是明代富豪沈万三的居住地,而这里有道名菜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万三蹄。万三蹄是江南一带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制作材料有带皮猪肘、酱油、葱段等。属于苏菜,香嫩美味,咸中带甜,肥而不腻。
在周庄,大大小小的饭馆里都有万三蹄,逛古镇品万三蹄,向来是周庄旅游的标配。
在周庄,吃阿婆茶也是一件讲究的事,最重要的是水质和茶点,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来的活水,水壶往往是祖上传下来的铜吊。茶点往往是村里的传统货:咸菜苋、酥豆、酱瓜、菊红糕……
同里
麦芽塌饼和状元蹄
同里自宋代建镇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如今古镇内对外开放的景点也不少,最著名的当属“一园、两堂、三桥”。
麦芽塌饼是苏州同里古镇上一种传统的苏式茶点,它是心灵手巧的乡村主妇们个个都会做的一种乡土点心。晨起时,同里人喜欢用麦芽塌饼做早点,在田里忙得腹中空空时,麦芽塌饼又成了人们垫饥的好干粮。
麦芽塌饼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细腻甜糯,而且制作工序相当繁复。麦芽塌饼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制作该饼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麦芽,具有祛风散热,化痰止咳,开胃、健脾、消食等功能。
同里的状元蹄放入13种香料精心烧制而成,颜色红中带黑,回味无穷。
黎里
辣脚和套肠
黎里古镇,又叫”梨花里”,不知道是不是以前这里种了很多梨树。不管梨花里的由来,但是听着就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有点桃花源的感觉。
黎里,没有复杂的河道,没有辗转曲折的街巷,一条清澈直通的三里市河,毫无扭捏,干净利落地道出了江南的清秀。
黎里古镇最有名的美食是辣脚和套肠。辣脚需要十几种佐料。糖、醋、小葱、老姜、大蒜头、辣椒、盐、料酒等。每一种佐料以及应该放的量都决定着辣鸡脚的味。酸中带甜、甜中带辣,吃起来酥鲜入味,这就是黎里辣鸡脚的独特之处。
套肠和普通的白煮猪大肠没多大区别,但切开以后,里面还另有玄机:大肠里面套着一根根小肠,从切面来看,和莲藕有些相像。
震泽
黑豆腐干和四碗茶
震泽是太湖的古名,而古镇就在太湖边上,故而得名震泽古镇。与其它古镇的复杂辗转不同,它,一条宽大的荻塘河穿镇而过,两岸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沿河排开,没有了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却多了分扑面而来的简洁大气。
黑豆腐干是震泽古镇的头号美食。因为黑豆腐干也可作茶点,所以又叫茶干。其味鲜美,甜咸适中;其质细韧,折而不裂,被人誉为“素火腿”。
贵宾上门四碗茶,是震泽的一大传统,风味独特,很有亮点。“四碗茶”为水潽鸡蛋、饭糍茶、熏豆茶和绿茶。现宝塔街上设有“四碗茶楼”,值得一试。
甪直
甫里蹄和萝卜干
甪直古镇, “甪”, 按读音与陆龟蒙的陆同音。甪直镇隶属于苏州市吴中区,有2500多年历史,与苏州古城同龄。甪直古镇傍河而建,依水成街,因水兴市,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精巧独特的建筑布局。
甪直古称甫里,这里的特色蹄髈也被叫做甫里蹄。甫里蹄有苏式菜肴甜、鲜的风格,口味厚重。取不到3斤的猪前蹄(前蹄肉质好,骨头细),佐料的话重点突出江浙一带上好的黄酒,而糖则是用红糖,减少腻的感觉,因为事先腌制过,入口格外的酥糯,咽下去却仍回味无穷、口齿留香。
甪直萝卜色泽红亮,晶莹透明,味道味道醇厚,咸中透甜,酱香馥郁。“鲜、醇、香、嫩”是甪直萝卜干的主要特色。
千灯
千灯肉粽和龙须面
千灯不仅是著名爱国主义学者、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还是昆曲的发源地。
古镇小巧精致,恬静秀美,青石板路是独一无二的,踩着青石板走在老旧的小巷里,很有戴望舒的《雨巷》的感觉。
千灯肉粽外形姣俏玲珑,闻之香气扑鼻,入口油而不腻,数千年来闻名遐迩。
来千灯,在老街上品一碗龙须面,或许是最好的生活体验了。挑起一筷面条,排排细丝排列在眼前,让人不得不惊叹它的“细”,如雨丝、似牛毛。呼……一口面条下肚,让人感觉柔软细滑,果然别有一番滋味,充满了江南细腻的味道。
锦溪
袜底酥和云片糕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登上锦溪手摇船,悠悠荡荡,细数一座座古桥从船顶滑过,吟诵建筑凝固的古诗词,聆听水乡女子的江南曲调……船游锦溪美妙,只有亲自体验,才会如此懂得。
袜底酥最初是由前店后坊的孙长隆南货店开始制作,已有上百年的生产史。袜底酥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
云片糕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锦溪的云片糕口味很多而且很新鲜,尤其是核桃和桂花味的不错。
陆巷
雪饺和白玉方糕
陆巷古村位于太湖东山后山,同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鸡犬相闻,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落”。古村成于南宋,史载,宋室南渡,途径太湖,见东山雄峙湖中,清幽静谧,遂有王、叶、姜、张等多员战将把家眷安顿在此。因村庄有六条巷子,故取名为陆巷。
陆巷历史上有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厅堂多达72座,现保存完整的仍有10余座,以明宰相王鏊故里、宋户部尚书叶梦得故居而著名于世。
陆巷是宰相、状元故里,同时也是一块糕的“诞生地”。从陆巷走出的白玉方糕,因为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红遍了中国,甚至还传到了国外。一块热气腾腾的白玉方糕,里面的豆沙馅细腻而柔软。咬上一口,松、香、软、糯,甜而不腻。
色白如雪、形似饺子、软糯甜香,在陆巷古村,做雪饺、吃雪饺,那可是是家家户户过年的“保留节目”。
木渎
乌米饭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渎川”,“胥江”,“香溪” 这几个都是她美丽的名字。这座古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当年乾隆爷下江南六次弃舟登岸的地方。
古镇上,山塘街沿香溪而建。相传吴越春秋时,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为她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西施在宫中每日用香料沐浴,这些水流入山下河中,日久脂留不退,满河生香,故名香溪。
来到木渎古镇的人,都会寻香而行,寻找木渎乌米饭的踪迹。这碗曾经登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乌米饭,因为节目的热播早已扬名天下,大江南北慕名前来亲尝乌米饭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采摘乌饭树树叶,熬制叶汁,和米合煮,就能烹制成乌黑晶亮的乌米饭。乌米饭营养丰富,吃口软糯,独有的米香,品一口便难以忘记。
正仪
青团子
和许多沿水而建的老街一样,正仪沿渭塘河而建,街道两旁是绵延数百米的枕河人家。站在高高的景福石桥上,依稀能够瞥见昔日的繁荣景象。碧清的河水倒映着幢幢古色古香、小巧玲珑的过街楼,随处可见的石埠码头,人们在渭塘河边取水洗菜,袅袅炊烟……
有人说,这条残存的约1000米上塘街基本上成了正仪古镇的全部;有人说,往日的"信义十景"如今也只留在了纸上和老街人的嘴里,成了一种传说;但是,即使没有了昔日的繁华,这条老街起码还保留着往日的纯真模样。
正仪老街上随处可见青团店,而最有名的,是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文魁斋糕团店。名气震天响的正仪青团子依旧保留古老的秘方,采用浆麦草捣烂取汁,用手工磨的粉揉制成青团子,包以豆沙或枣泥馅料,蒸熟热吃,香气扑鼻,味道美不胜收。
这么多古镇,这么多美食,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来源:嗨苏州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