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历史 致敬英雄 第二届“感恩·南京国际安全区”徒步寻访活动举行

2017年11月25日 19:24:21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37年11月,20多位留守南京的外籍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组建难民收容所,保护中国难民免遭日本侵略者屠戮。80年后的今天,以“珍爱和平、心怀感恩”为主题的第二届“南京国际安全区”徒步寻访活动拉开帷幕。

  江苏台记者陆啸:11月25日,300多名中外人士相聚南京,徒步寻访80年前曾经保护了大批中国难民的“南京国际安全区”,一起用脚步丈量一群国际友人的大爱之路。

  徒步寻访活动的起点是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园所在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这也是魏特林教授等国际友人在南京沦陷时划出的南京国际安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午九点半,从大草坪出发的徒步志愿者们,首先来到校园内魏特林教授的塑像前献花致敬。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说,我非常感激那些救我们命的人,今天这样走一遍格外有意义;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把我们国家建设更加强大。

  南京市民陆奕宽说,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记住和平来之不易。

  此次寻访途径拉贝故居、作为原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等5个重要战时难民收容所,全程约8公里。毗邻南京大学的小粉桥1号,是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故居,他在这里写下《拉贝日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犯下的严重罪行的有力证词。

  徒步寻访活动志愿者说,拉贝故居有一个地下室,看起来是这么小,但是他在这里面其实大概救助了600多名中国人。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孔夕夕说,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了解80年前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让更多人知道拉贝他们的勇敢行为。

  伊朗留学生贾瓦德说,至少你可以告诉更多人这个事件中的故事,过去曾发生了什么,不让这段历史被遗忘。

  宁海路5号在南京即将沦陷时,成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部。在《拉贝日记》中收录的许多南京国际安全委员会的报告、信件等均注有“宁海路5号”的字样。今天,曾经用16毫米摄影机记录下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也来到这里,探寻祖辈的足迹。

  克里斯·马吉说,希望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这里发生过的事情;对先辈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好好生活,牢记尊重人性的重要性,不再出现屠杀,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连续两年举办徒步安全区的活动,就是让大家记住80年前那段惨痛的历史,也要记住当时国际安全区的国际友人对南京人民的支持帮助;铭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陆啸 杨国 黎明 王苗军 毛俊 谢自强)

(本条新闻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