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红雨:读《三体》和阿西莫夫的古琴家

2017年11月08日 15:34:43 |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成红雨,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先后在德国奥格斯堡、卡尔斯鲁厄大学研习音乐。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出版有个人古琴专辑《洞庭秋思》,自2000年至今,在欧洲各国举行过百余场古琴音乐会。

  成公亮之女

  成公亮,古琴演奏家,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韶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他曾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既是成红雨的父亲也是老师。

  成红雨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古琴时,古琴专业只有她一名学生,老师正是父亲成公亮,在此之前,南艺古琴专业没有过学生。

  事实上七八岁时,成红雨就开始学琴,进入大学时已是古琴界小有名气的后起之秀,这一切都得益于家庭的音乐环境。

  由于母亲是京剧演员,成红雨从小就在京剧院长大。“京剧院的环境让我从小就接触了大量民族器乐,这种环境对于我艺术感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

  “教授之乡”重视读书

  因为父亲是江苏宜兴人,童年时,成红雨在宜兴丁蜀镇生活过几年,与爷爷奶奶在一起。宜兴是有名的“教授之乡”,这里的人们历来重视读书。

  奶奶识字,喜欢读书,《西厢记》、《浮生六记》、《红楼梦》、《西游记》等都经常读,读过之后,她就把书中的故事讲给成红雨听。奶奶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成红雨把讲故事的能力归为“艺术家的通感”,“艺术家的通感在音乐里特别重要,把那些难以用文字或者逻辑传达的艺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大学毕业后,成红雨在江苏音像出版社做了2年音乐编辑。正值唱片业滑坡,每天上班就是喝茶看报纸,无所事事的时光成为她出国去深造的直接原因,“没有人买唱片了。那时候我才刚毕业,整天就是浪费时间,一眼能看到30岁的日子。”

  自此,渐渐成为旅德中国古琴家,凯尔特竖琴家,中欧文化交流工作者。

  读《三体》的古琴家

  成红雨始终认为: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趣味。她喜欢读《三体》,还有阿西莫夫、约瑟·克拉克,基本都读了。

  身为老师,她常跟学生说:“你们一定要有自我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过于迷信别人。无论是书本上的话,还是老师说的话,包括概念里的一些权威。不要因为对方的名气、地位或者别的什么,就对他们说的话全盘接受,一定要有自己的消化能力和辨别能力。”

  (来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