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两岸医养结合专题论坛在宁举行

2017年11月07日 14:54:5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王雨琦)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岁月流逝,容颜苍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未来,谁伴我养老?

  11月6日,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产业合作推进小组论坛在宁举行,两岸医药界知名企业家代表荟萃一堂,以医养结合为主题,交流养老产业经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

  论坛由生技小组副召集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王立基主持,大陆方江苏省医养联合体理事长许家仁、台湾方副召集人杨志良出席论坛。会上,泰州、深圳、广宁县等市县与台湾签订3项合作协议。

  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16.7%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目前,养老政策体系已行至何处未来,两岸将如何加快养老事业发展

  老有所养 我们都能优雅老去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一曲吉他悠扬的《当你老了》,传递给我们的想象,却有几分沉重。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丹星介绍,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危机四伏,但“危”与“机”并存,我国养老产业的硬件水平已与发达国家并列,社区照顾机构得到长足发展,医养结合康复型养老等服务,在大陆都已逐步进入体制构建阶段

  较之大陆,台湾养老产业起步更早,发展更为成熟。台湾双连安养中心台湾最大安养机构执行长蔡芳文描绘了老人在中心的生活图景:

  饮食上,有11个餐厅为老人们保障营养;装修上,色彩均以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设计;设施上,大到房间布局,小到出行用车,都以老人生活便捷为出发点构思,让长辈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近年来,江苏医养服务体系愈发健全。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何小鹏表示,全省鼓励没有医疗设施的养老机构与医院签约,升级为专业医养机构,75%的养老机构已实现“牵手”。并且,江苏已将161家护理和养老机构纳入基本医疗范围,将部分医疗费用纳入医保资金,苏州、徐州两地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更具创造性的是,江苏已于2017年9月在大陆率先设立养老资源交易机构,市场化手段解决养老产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江苏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公建民营的步伐将加快。

  任重道远 为“夕阳红”创造朝阳产业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众更倾向于在家照料老人。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与风险研究室主任郝晓宁则认为,将养老落在家庭身上,于亲人、于社会都是重担,但这一文化特点,也正指明了应使医养结合深入社区、深入居家的发展方向。

  郝晓宁指出,大陆医养结合服务各概念仍分工不清,需要汲取台湾经验。下一步,大陆既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也需加快推动养老技术、开发和试点的落地,实现真正的医养结合。

  台湾方面,阳明大学教授李玉春表示,目前台湾正大力推动“长照2.0”计划鼓励社会资本助阵,使养老产业逐步脱离税收支撑“由政府来引导,但不由政府来作所有的事,私人的机构、资金都可以进入”。在未来制度的保障下,每位老人仅需承担100多元台币,便可享受多样式的养老服务。

  李玉春强调,未来台湾的养老服务,将继续以发展居家照顾为优先,除保证一般养老机构内的服务,还应在家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日常支持。

  以居家医养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在江苏也得到了充分重视。目前,江苏正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省90%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其中但是,何小鹏指出,江苏的老年医学护理人才缺乏,未来欢迎台湾人才到江苏来发展,加强两岸医养机构互利共盈。

  论坛最后,大陆方主持人、江苏省医养联合体理事长许家仁总结道,医院的医疗侧重于疾病,医养强调的是对老人的照顾和帮助。目前,中国医养结构仍存困境,资金、人才、政策方面的问题不难解决,关键在于人才和配套设施。希望两岸携手努力,将养老产业做成朝阳产业,推进医养工作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