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岁的寄畅园

2017年10月22日 08:45:11 | 来源:无锡市旅游局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江南园林中,或许它不是最有名的,却是最有故事的。

  从一座疏野小园,出落为冠绝江南的天下名园,数百年间,这园子荒了、兴了……轮回中,激荡着几代主人起伏的命运。

  明嘉靖年间,南京的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在此地建了别墅,称“凤谷行窝”。

  凤谷行窝

  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主要以山林野趣为主。

  园成之时,秦金还作诗道:

  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

  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

  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

  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

  秦金逝世后,凤谷行窝一直受到良好的维护,直至万历十九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万历年间东林书院主讲人高攀龙的《寄畅园诗》描述当时寄畅园胜景云:

  春风霭然至,令我思山中。

  选胜入名园,幽情浩无穷。

  回廊南北连,阿阁东西通。

  曲池泻清泉,高岗面崇峰。

  这座园林洋溢着浓郁的文人气质,园名取自王羲之的诗,山区引水入池的曲涧也效仿王羲之;山间的桃花洞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知鱼槛出自《庄子》的濠上之乐……几乎所有景致皆有出处。

画家宋懋晋绘制的《寄畅园五十景图》

  • 八音涧 •

  名士王穉的《寄畅园记》中描述了这样一处胜景:“引悬淙之流,甃为曲涧,茂林在上,清泉在下,奇峰秀石,含雾出云,于焉修禊,于焉浮杯,使兰亭不能独胜。”这正是上图中所绘的“曲涧”。曲涧今已不存,在清初被改建成为八音涧。

  • 邻梵阁 •

  高阁好借景,除了这座,秦燿时期的寄畅园中还有三处高楼,分别为环翠楼、凌虚阁和鹤巢亭。

  • 丈人石 •

  “石丈”的称呼源自宋朝米芾拜石并呼之为丈人的故事。这块奇石,百姓们称呼她为“美人石”,但谙熟文化典故的乾隆皇帝则特意赐名“介如峰”。

  这些典故将数千年的隐逸文化荟萃园中,漫步其间,仿佛在展看一幅幅生动的隐逸画卷,抚景如对其人,那些先贤逸士皆成为自己的园中伴侣。

  改筑后的寄畅园,跃身为吴中名园,康熙、乾隆年间是寄畅园的鼎盛期。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

  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指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后改名为“谐趣园”。

  虽然寄畅园很小,占地才不到15亩,但园内春有鸟语花香,夏有参天清凉,秋游红枫黄叶,冬有飞雪素裹。四季之景,各不相同,堪称一部“淡抹浓妆总相宜”的山水巨幅。

  如今的寄畅园,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园内的古树,大多在三、四百年以上,它们见证了这座江南名园的百年沧桑巨变。

  “南国探幽地,惟余寄畅园”。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园林似自有一套儒学基因,在冥冥中护佑着这座山水名园,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2017年10月13日——10月15日,寄畅园刚庆祝完它的490年建园活动,历经近500年的岁月,这座园林依然挺立在今人面前,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