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如果要进步,就得去念书

2017年10月11日 09:54:46 | 来源:现代快报读品周刊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张生: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民国史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会长。

大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10月10日,他被推选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会长。

  谈到所从事的历史研究,47岁的张生坦言还没有“彻底成型”,“我也人近半百了,从学术经历讲已经过去一大半,但我还没有彻底成型。在不断地阅读当中,我会产生新的想法。”

  - 1 - 

  2015年,张生通过《〈钓鱼岛问题文献集〉及钓鱼岛问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因此近些年,张生主要围绕这一课题项目从事研究写作。

  “一边完成研究课题项目,一边看书写作,这成了我们的基本状况。”张生介绍说。

  此前,张生从事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研究。

  “当时,张宪文(张生老师)先生从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拿来一个项目——南京大屠杀资料汇编。他认为关于那段惨痛的历史,南京的学者更加有责任研究起来。”

  于是,原本研究民国史的张生,从2002年起开始真正介入对这段历史的研究。他多次赴境外寻访历史的见证,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担任《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2卷本)副主编。其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上下卷于2012年出版。他曾表示,“世界近代史上,很少有一个事件像南京大屠杀这样,事发当时举世震惊,却在此后的岁月里长时间湮没无闻。”

  - 2 -

  1984年,张生参加高考时,最想读的其实是地理专业,“我地理好,老师一讲就懂,我高考考得也不错。”

  不过当年的高考政策是文科生可以考地理学科但不允许报地理专业。于是,张生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文科生熟悉的领域——历史专业。

  历史作为长线学科,浸淫其间令他过瘾。因为历史满足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对智慧的追求,对审美的追求”,对观察社会解锁社会也很有帮助。用张生的话说,“一些过去关心的事情,如学历史就业面窄,挣得没人家多,没人家光鲜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读史都能释然。”

  张生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民国史。对于出现的所谓“民国热”,他也有着不同的看法,“民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民国所出的大师也并不多。尤其是民国的经济,那真是糟糕透了。所谓美好只是大家一个虚幻的印象。”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出现了大量对民国时期进行描绘的文章,在张生看来,“其实作者们对这个时代并不了解,很多微信文章都是写作者臆造出来的幻觉。”

  张生对这类标题党性质的公众号文章也表达了个人看法,“微信上有很多商业行为,为了吸引阅读量,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让你震惊一下就好像过意不去。我们也能理解,但这种东西对于做严肃历史的人来讲,并不能去倡导。作为学院派,我们就是尽作为历史学人的本分,历史它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要替它夸大也不要替它遮掩。”

  - 3 - 

  2012年12月,张生在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的推动下,赴国家级贫困县海南五指山市挂职,担任副市长。张生坦言,任职这一年对他影响很大,“从事行政工作让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爱书的他自然把书也带过去了,“在山清水秀之处看书,置身的历史场景感觉也很不一样。”

  如今又成了南京大学校园里的“张教授”,张生坦言“回来之后有一个感触是很大的,觉得确实有必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开展历史研究。”

  在张生看来,自己所从事的这门研究是永无止境的。作为教授,他特别擅长通过举例来进行讲解,“比如我的研究课题如果要进步,我就得去念书。我念社会学的书,我念医学的书,我念心理学的书,我念政治学的书。对于资料,我们总说想办法穷尽,但我们知道真正穷尽其实很困难,只能无限接近于穷尽。我从不担心我的话题会研究不下去,换个角度又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张生的历史研究依然在路上,“我已近半百了,从学术经历讲已过去一大半,但我还没有彻底成型。在不断地阅读当中,我会产生新的想法。历史研究下面还会看到什么,我还在努力。但有一点是确信的,就是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追求的那个境界。”

  对话

  记者:您怎么看抗日神剧?

  张生:中国在历史上受日本祸害非常多,我们也理解为什么要去嘲笑它。但抗日神剧把这件事搞得滑稽了,人们都搞不清楚这是一段什么历史。这就说明过犹不及。抗日神剧非常有害,是不健康的。大家都知道打得不容易,惨胜,但惨胜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真实的历史在哪里呢?抗战胜得很不容易,如果手都能撕鬼子,游击队员弹无虚发,那抗战怎么可能打八年呢?

  记者:您有读书计划吗?

  张生:古人有句话我们其实领会很浅,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实能做到,古人的书是线装书,一万卷没多少,也就是几千册而已。但行万里路太难了,它其实是跟你的阅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很多东西经过行万里路你就跟它对上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