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说】:2017诺奖全部出炉!除了村上陪跑,错失诺奖的“遗珠”还有很多

2017年10月10日 11:43: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小编/斯年)  

  随着昨天(10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公布,2017年的诺奖已全部出炉。作为诸多学科领域的尖端奖项,每年的获奖者/组织都备受关注。

  一起来回顾下今年获奖的行业大牛们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基普·索恩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杨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雅克·杜博歇、约阿希姆·弗兰克、查德·亨德森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组织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诺奖得主都是遥不可及的“大神”,非专业人才很难理解获奖者在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因此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诺贝尔文学奖,每年的关注度都相当高,尤其是文青们最关心的:今年村上拿奖了吗?

  很遗憾,还没有。。。

  看一下68岁还在跑步健身的村上,再战20年不成问题!

  村上目前只是“陪跑”,而有些人是真·诺奖遗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由于种种原因错失诺奖,令人扼腕。

  (小科普:1974年开始,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发明者】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作为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俄国人门捷列夫的贡献毋庸置疑。他没得奖实在是诺奖的“失误”。

  1904年诺贝尔奖颁给了惰性气体元素之后,门捷列夫拿诺奖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在1905年他被第一次提名,但是没拿到最终的奖。

  随后在1906年,门捷列夫再次被提名,在诺奖委员会投票中,他以4:1票胜出,然而,瑞典皇家科学院不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又召集了四名评委,重新组建了诺奖委员会,最终以5:4的结果将诺奖授予了分离氟化学的亨利莫瓦桑。(真·黑幕有木有!)

  学界认为,在这次评选中,瑞典皇家科学院重要的成员,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公式的提出者)对阻碍门捷列夫起到了重要影响。这是因为,阿伦尼乌斯的离子解离理论在当时收到了俄国学界长期尖锐的批评。因此阿伦尼乌斯以门捷列夫的工作太老为借口否定了他的工作。

  随后在1907年,门捷列夫去世,再也没有机会获奖了。

  【华莱士·卡莱瑟斯:未获提名抑郁自杀】

  1930年左右,卡莱瑟斯在杜邦工作并发明了缩合聚合。在1935年之前,他就成功发明了尼龙。然而由于杜邦公司的原因,尼龙直到1939年才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轰动。虽然在1930年之后学界已经广泛认可卡莱瑟斯的工作。但没有任何人提名他为诺奖的候选人。

尼龙在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当时高分子界,还有一位与他齐名的施陶丁格(加成聚合的发明者)。施陶丁格在1931年至1935年间一直被诺贝尔奖提名,但从未获奖。在1936年,卡莱瑟斯与施陶丁格一起获奖的呼声达到了顶峰。但当时最有资格来提名他们的朗缪尔(Langmuir193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界面化学家)并没有提名卡莱瑟斯。这导致卡莱瑟斯顿时觉得自己是个不被人承认的失败者。可怜的卡莱瑟斯因此患上抑郁症以及酗酒。并在1937年四月,用氰化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终结了自己获得诺奖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施陶丁格在1953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那时候卡莱瑟斯还在世,应该可以一起分享这份荣誉。

  【路易斯·哈密特:遭同伴拖累错失诺奖】

  学过有机化学的人都知道Hammett公式,这是第一个可以将有机反应参数化的研究,研究的是取代基电子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哈密特可以说是开创了物理有机化学界。人们一度认为,他应该和Christopher Ingold一起拿奖。后者研究了Sn1Sn2E1E2的反应机理,为有机化学从实验走向理论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是物理有机的先驱。

著名的哈密特曲线,能看懂吗?

  然而哈密特简直无辜。他个人并没有和任何人有矛盾,但Ingold却得罪了当时在诺贝尔奖委员会有很大影响力的有机化学家罗伯特罗宾森(194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由于私人恩怨,Ingold拿不到奖,也拖累了哈密特。

  【吉尔伯特·路易斯:35次提名未能获奖】

  Lewis是美国著名化学奖,Lewis结构式和Lewis酸碱对足以然他获得诺贝尔奖。然而,Lewis与当时的诺奖得主Langmuir是敌对关系,在Langmuir的干涉下,Lewis获得了35次诺奖提名却没拿到诺奖。

  1946年三月23日在伯克利,LewisLangmuir一起见了面并共进了午餐。随后他的学生称午餐后Lewis面色阴暗脸色沉重心情低落地回到了自己实验室。一个小时后,他的学生在实验室发现了Lewis的尸体。死因是氰化物中毒。很多人都认为Lewis是自杀,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顿午餐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细思极恐。

  【亨利·莫斯莱:死于一战的年轻科学家】

  Moseley是英国物理学家,起初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成功地发展了Moseley定律,可以应用在X射线光谱中。随后他获得了去牛津大学任教的机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Moseley主动要为国贡献英勇参军。随后在1915年,Moseley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并得到了慎重考虑。然而将在即将决定诺奖归属之前,噩耗传来,Moseley在战场上被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年仅27岁。

  【莉泽·迈特纳:诺奖也有“性别歧视”?】

  Lise Meitner是犹太人,起初她与德国科学家Otto Hahn一起在研究核裂变。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被迫离开纳粹德国到了瑞士。在瑞士后她始终与Hahn保持书信联系。这些书信证明了正式Meitner的实验指导了Hahn最终发现了核裂变。由于政治压力,起初Hahn告诉Meitner他不敢把作为犹太人的Meitner作为共同作者来发表自己文章,Meitner同意了。然而即便政治环境缓和之后,Hahn也没有再把Meitner署名到自己的文章中。随后在1944年,Hahn独自收获了诺贝尔奖。

  尽管Meitner多次被诺贝尔奖提名,也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她是贡献者,然后诺奖委员会总是把她忽略了,这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她女性的身份。现在舆论界一致认为,Meitner的这个诺奖是被Hahn窃取的。

  也许科学界也有因私人恩怨引发的“腥风血雨”,但这些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并不会被历史遗忘。
(本文综合自知乎专栏、百度百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