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程有戏,弘扬国粹”程派传人青昀倾唱巡回演出9月26-27日即将亮相紫金大戏院啦!演绎《锁麟囊》和《白蛇传》两场经典好戏。
于是小编果断抓住了关键词——“程派”,为大家搜集了不少对于程派的知识科普、声腔特色介绍,不知道各位票友对此都将有何见解呢?
“程派”极具特色,难与其他唱法同时驾驭
《锁麟囊》 程砚秋演出剧照
不管是行内的旦角演员还是票友,梅、张、尚、荀能通吃,却唯独很少有同时能驾驭程派唱法的。而一般来说演程派的演员只专攻程派而已。
说到程派,他的难度在于用气和发声。程派对吐字要求很严,程砚秋对字头、字腹、字尾的讲究,是形成程派吐字区别于其他流派的很大区别。其他流派对吐字也很讲究,但程砚秋的咬字,从第一个声母出来,字头的劲头就绝对大,整个字的头、腹、尾切割得非常清楚。决不会因为考虑声音的松弛,而在咬字上做适当的让步。这一点在习惯于唱梅、张、荀各派的演员来讲,要唱出程派的韵味来往往就会“不适应”或“不到位”。
程派程砚秋先生是学习西洋发声的第一人
这位前辈是极肯学习也极会学习的,他是戏曲界到欧洲学习西洋发声的第一人。他学到的不仅是气的深、沉、收、放,也学到了发声的位置。
程砚秋的“脑后音”,也就是西洋发声中常提及的裤缝线后面的声线,他用到了极致。大多数的发声的共鸣点都用到了最高点,特别是音域较高的声腔,更是如此,而一般演员恰恰做不到这个极致。
声腔的转换需要前后、高低各个部位都能运用自如的运动,梅派和张派都如此。所以唱得好的演员声音松弛、宽厚、明亮。但程的发声方法更主要的是靠垂直运动,用极高和极低的气息和声音的迂回,唱出了他不同于所有京剧旦行流派的发音、行腔的特色。
科普:程派唱腔发展历程上的演化
(左上:王吟秋 左下:新艳秋 右上:李世济 右下:赵荣琛)
程派在发展过程中能人辈出,其唱腔也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后人的创造产生了演化、分流。除创始人程砚秋之外,以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的成就最为出名。
有网友将其概括为:
原汁原味程派——程砚秋
儒雅深沉程派——赵荣琛
悲凉凄婉程派——王吟秋
嗓声优美程派——新艳秋
激情四射程派——李世济
新艳秋在演唱方面以循规蹈矩、模仿逼真见长。她的声音沉郁中蕴涵刚劲、轻柔中不减力度,从容、自如、婉转、多变。
赵荣琛在“程派”继承人中,独以细腻考究、沉稳大方见长,他字字讲究、音音准确,无倒、无偏,字头、字腹、字尾层次分明,用力分配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咬文嚼字,又不敷衍潦草毫无韵味,真的是余音绕梁,叫人回味无穷!
王吟秋声音高亮、棱角分明,似乎与“程派”的特点有些差距,但他的嗓音属于须用力发大声的类型,即便轻柔的地方,也是要用较大力的,这样就显得棱角较明显。他恰好把这样的特点与程派早期唱法结合,再加上他对人物理解与表现的较深功力,使得他的演唱更细腻、更迂回、更逼真。
李世济是程派继承者中激情型的代表,她的演唱酣畅淋漓、声情并茂、跌宕起伏、多彩多姿。她的慢板唱腔声宏气足、收放自如。流水、快板又是俏丽而富有跳跃性和节奏感,从容不迫、自然轻松;西皮腔高亢激昂令人振奋、使人感动;二黄调则悲哀深沉、拨人心弦、动人魂魄。
关于程派,票友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看完了上述来自各方的观点,大家的心中是否有对京剧程派擦出新的小火花呢?
9月26-27日,程派传人张青昀演绎经典《锁麟囊》、《白蛇传》,看京剧的年轻力量如何弘扬国粹经典。
北京京剧院
2017“传程有戏·弘扬国粹”
程派传人张青昀(原名张茜)巡回演出
京剧《锁麟囊》《白蛇传》
演出地点:紫金大戏院
演出时间:2017年9月26-27日 19:30
演出票价:100/160/280/380/580元
(来源:江苏演艺;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