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人民东路360号是梁溪区文化馆,与城市周遭相继开发的新城相比,这里是一片相对老旧的区域,市井味浓厚。就在这片老城区里,藏着一家充满阳光、活力和人文气息的创意机构——江大设计传播机构。
乍听名字像一家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听完机构董事长赵明的介绍后发现,它所从事的要远比一般广告、设计类公司丰富得多。它不仅是很多城市发展的智库,也是一个积极的战略实施者。
作为江大设计传播机构的创办人,多年来赵明实现了从一个学者到企业家的成功转型。从谈吐间可以感受到赵明深厚的人文学术功底,他待人亲和礼貌,身上有着企业家的务实干练,也始终保留着一份学院式的谦逊。近年来,赵明致力于城市文化产业战略咨询和品牌创意探索。在城市整体规划及文创设计中,他带领团队以全新的视角对城市文化进行再解读,同时活化地缘文化符号,重塑现代都市形象。
走出学院开辟市场,
每一次看似的冲动都有逻辑合理性
2004年初的一天,江南大学原广告系主任赵明途经一教室,听到几个学生正在争论哪个老师更厉害的话题。学生们争论不下时,其中一人说,设计类学科更强调应用性,哪位老师在社会上做出了有影响力的项目了……心气颇高的赵明也一时沉默,他于是决定成立工作室,希望做到知行合一。这便是江大设计传播机构前身的由来。
听起来有些“冲动”,不过它符合逻辑。
赵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当年分配到无锡轻工学院工业设计系工作,年轻气盛的他闲时喜欢思考学科的未来。
“当时,我经常和其他教师讨论,设计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设计不仅仅是创意那么简单,还应该有人文和商学作为内在支撑,应该在设计学院设立一个广告系,丰富学院的教学结构,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于是赵明洋洋洒洒地给当时的院领导写了一份建议。
这份建议真的有了回应,并改变了赵明的人生轨迹。学院正式采纳了成立广告系的建议,赵明成为该系的筹备人之一。从历史学到广告学,中间还是有些跨度的。赵明因此有机会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习广告学、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全国营销人才专业培训、有机会到全国各地高校考察学习、到央视实习历练等,这些知识的补充大大提升了赵明,他从广告系专业教师起步,在短短几年之内便接手系主任之职。
由于教学手段生动而有内涵,在广告系,赵明的课经常座无虚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学生们争论而有感而发,赵明跨出了从高校到市场的关键一步。
“工作室的成立对于广告系的意义就像广告系的成立对于设计学院一样,它们沿着由学术到应用这条脉络应运而生。”赵明说。
“设计”从崇安寺起步, 找准最抓人的无锡元素
2004年成立工作室后不久,赵明遇到了第一个小试身手的机会。崇安寺当时正在谋求营销策划与品牌塑造。
崇安寺是无锡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街区,它和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南京的夫子庙齐名。崇安寺相传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捐宅而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无锡市中心的代名词。
不过,跑项目的过程并不那么轻松。当赵明找到开发方,却被告知已有几家公司考察了崇安寺近一年,并且开发方已经和其中一家即将签约,来得有些晚了。
赵明并没有放弃,他说服开发方给他半个月时间,他会证明自己的方案是金点子。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赵明带领团队日夜用功,设计方案,由于市场经验不足,最后临上场阐述理念的时候PPT都没有准备好,只能摆几个标志,其余全靠嘴说。
这时候比的是真功夫。赵明的杀手锏是MALL这个概念。当时MALL是个新鲜的概念,赵明阐述了将崇安寺步行街打造成为能全方位满足游客听到、吃到、玩到无锡精髓的地方。这个方案打动了开发方,双方开始携手合作,在策划、设计、装饰工程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将崇安寺打造为“最无锡的地方”。
根据“最无锡的地方”这一定位,赵明带领团队对崇安寺进行了具体定位: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MALL;无锡最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根据这一具体定位,他们对崇安寺街区的识别符号进行了筛选,勾画出可看的公花园、可听的阿炳音乐、可吃的皇亭特色小吃、可触的惠山泥人等系列元素,并且在当时提出中档为主、高档为主的经营理念,地上地下同时运营的业态规划。
崇安寺设计规划方案当时是成功的,整体塑造完成后,崇安寺当年的租售率达到80%以上,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每一次设计都难免留下遗憾,设计方的想法也不一定与开发方完全契合。由于崇安寺街区的品牌系统规划与管理的滞后,在近年来更加注重品牌系统性与体验性的众多城市综合体崛起之后,崇安寺商业街进入了老化状态。
一个好项目
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一条来自平舆县城西北、由北向南又向东流穿城的小清河与清河大道交汇,这里便是上河城。
在紧邻平舆县委、县政府的平舆县繁华新城区,寸土寸金的小清河畔总规划用地500亩,建筑均是3层以下的低层低密度建筑。全国城镇化发展如火如荼,许多地方都在大手笔建设大马路、大广场、大建筑。上河城的低层低密度,与大马路、大广场、大建筑的“三大”反差很大。
上河城既是一个商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个公共文化空间里面有商业、休闲、文化和公共服务。在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域、在一个城市化很低的地方、在一个工业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平舆县引来一个时尚文化的空间,比较超前。吸引了很多领导前来参观,成为当地的明星项目。
这个项目的整体设计塑造者便是赵明,立足无锡,赵明在全国操盘了不少成功的案例。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前,我国部分城镇片面追求扩张,很多小城镇盲目建造大马路、大广场、大建筑等,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城市病”集中爆发。因此,有人赞誉上河城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什刹海,成都的宽窄街。
赵明介绍,上河城不是传统的房地产,是城镇化城市品质和价值的提升;上河城不是单纯的商业街区,是城镇化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上河城不是简单的文旅商综合体,是以人为核心的宜业、宜商、宜闲的新型社区,追逐一个“让县城老百姓享受到大城市人的时尚生活”这么个天方夜谭般的梦。
旅游既是硬实力,又是软实力,是综合实力,是竞争力。上河城作为一个新业态,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样板,作为文商旅乐结合的一个项目,谋划当初就确定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的目标。2016年初,上河城获批国家3A级风景区。目前,上河城正努力创建国家4A级风景区。上河城创建国家3A、4A级风景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包括未来,都不收一分钱的门票,永远免费向市民开放。
“一个好项目可以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赵明说。无锡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尚缺乏优质成功的可以作为典范的文化旅游项目。
突围
无锡应跳出江南地缘文化板块
许多时候,赵明以及团队的理念能够在全国其他城市得到贯彻实施,却反而在无锡迟迟未能实现落地。
狭窄的小巷,低矮的屋檐,掩藏在石库门后的深深院落,隐没在民居群落中的幽暗备弄……当无锡的市中心被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所填塞时,只有这里还残留着繁华丛林中最后一片古老而朴素的旧式民居群。这就是有着900年历史的小娄巷——无锡老城内唯一能代表无锡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赵明曾带领团队对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做过系统的定位策划。
小娄巷历史上出过1个状元、13个进士、15个举人、80位秀才,从古代的兵部尚书到当代的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等,可以称得上才旺之地。这里凸显的不是名门望族,而是书香门第,儒家文化可以说是这条街巷的底色,也是这种文化注定了小娄巷的建筑风格同样也是低调的。小娄巷900年的历史与它如此丰硕的人文底蕴相结合,赵明提出打造“江南才巷”、“江南书巷”的概念。
根据小娄巷的文化底子,小娄巷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应当完全区别于崇安寺的“闹”,而突出“静”,是一种接近于传统生活的“慢生活”方式,其商业元素也必须围绕这一基调。不过由于前期开发成本比较大,开发方急于收回前期投入,而小娄巷地处市中心,发展腹地很小,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运营方,最后搁浅。
“无锡在文化旅游方面一直缺乏一个核心的定位,太湖牌、运河牌到工商文化、吴文化等话语资源丰富,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在江南地缘文化板块中难以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赵明说,从文化旅游的视角出发,立足于产业引领,不妨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立足文化创意产业,跳出江南地缘文化板块,将无锡定位为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去年底,江大设计传播机构携手无锡市旅游局共同打造无锡市首家城市旅游文创平台——无锡游礼·熙攘城市创客厅。位于无锡市南长街410号的“无锡游礼”占地近400平方米,分设旅游商品特色销售区、创客厅展示区及互动交流区,店内汇集全市多家旅游商品品牌企业的千余件特色旅游商品,涵盖了城市识别文创商品、老字号创新集聚、创客产品、民间工艺及手工艺、特色时令农副产品及轻工产品、名、优、特旅游商品等多个产品类别,同时还有众多国内领军设计企业的自主设计品牌,是无锡范围首个启动的旅游商品连锁展销平台试点。这同时也是江大设计传播机构立足无锡、布局长三角、面向全国打造城市创客厅和“设计家”商业样板的标杆项目。
文创产业从兴起至今,已在无锡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少印记。作为一种意象,它是城市文化底蕴的最好诠释。作为一份礼物,它便是旅途中最美的纪念与回忆。赵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无锡大有可为。
人物档案:
赵明:知名策划人,阜石集团董事长、创意总监,江大设计传播机构创始人,同济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视觉设计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视觉传播分委会主任委员。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