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共舞“一个真实的故事” 纪念养鹤姑娘徐秀娟牺牲30周年

2017年09月16日 14:36: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今天(9月16日)是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养鹤姑娘徐秀娟牺牲30周年。上午,徐秀娟纪念园在盐城福禄园揭幕,现场小学生朗诵被收入课本的徐秀娟的散文《灰椋鸟》,一千多名市民在茵茵草地上齐跳舞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起追忆纪念为生态环保事业献身的养鹤姑娘徐秀娟。

  今天晚上7点半到8点,盐城市的70支广场舞队共一万多人将在市区一起共舞《一个真实的故事》,形成“万人共跳一支舞,全城同唱一首歌”的浓烈纪念氛围。据悉,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著名作曲家解承强被徐秀娟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饱含热泪,专门为她谱曲创作的一首歌曲。

  徐秀娟出生于养鹤世家,父亲徐铁林是黑龙江扎龙保护区的第一位养鹤专家。她从小与丹顶鹤相伴,16岁开始养鹤,与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扎龙保护区,鹤成了徐秀娟的亲密伙伴,她驯养的丹顶鹤能随着她的口令,时而昂首漫步、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腾空而起……优美的舞姿,精彩的表演,曾赢得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她还指挥驯养的仙鹤协助拍摄了《丹顶鹤的一家》和《飞来的仙鹤》等影片。当年,很多刊物发表的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都是以徐秀娟牧鹤为题材的,一些摄影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称她为“中国第一位牧鹤姑娘”。 1984年11月,以保护和研究鹤类为主的我国第一个海涂型自然保护区,在丹顶鹤的第二故乡——盐城成立了。为了在越冬地繁育仙鹤、培育一个不迁徙的人工种群,盐城珍禽保护区聘请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结业的徐秀娟帮助建立鹤场,进行丹顶鹤训养、繁育试验。

  1986年5月,22岁的徐秀娟告别双亲,将3枚鹤卵小心翼翼地呵护在怀里,乘火车转汽车,一路颠簸南下来到盐城保护区。不久,这3枚鹤卵成功孵化,成为盐城保护区第一批人工繁殖的丹顶鹤,同时也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当时的保护区条件异常艰苦,万顷荒滩,没有人烟,没有房舍,没有鹤场,没有电,没有淡水,有的只是时而出没的蛇和老鼠、被称为“海狗子”的密密麻麻的蚊子。然后,这一切没有吓退徐秀娟,她不顾条件的艰苦,一心扑在养鹤事业上。一次,一场强台风袭击了盐城沿海地区,树木被折断了,还倒了不少房屋。当她的同事赶回鹤场时,只见风雨中的徐秀娟浑身上下淋得湿透了,原来台风来袭时她并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全,而是千方百计地保证小鹤的安全,同时把所有脸盆、水桶、水缸搬到屋外承接雨水,以保证小鹤能喝上甘甜的雨水。幼鹤刚出壳后的一段时间,每小时要喂一次食。她用剪刀把鲜鱼剪成3厘米长的条条,填到它们的小嘴里,一天24小时如此反复。雏鹤对温度的要求较严,她就把鹤抱在怀里,放在腿上,有时把鹤领到朝阳的地方晒太阳,她蹲在旁边寸步不离地守护它们。雏鹤爱清洁,她经常为它们理羽毛、洗澡,有时自己同鹤一起下河洗澡。夜晚气温下降,她就把雏鹤抱上床铺,腥臭的鹤粪拉在她的身上、被子上、席子上,她毫不在乎!

  1987年7月,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送给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两只白天鹅。9月15日,徐秀娟拖着尚未病愈的身子为两只天鹅洗澡,没想到天鹅挣开绳子先后飞走了。保护区的同事闻讯赶来,分头寻找飞散的天鹅,徐秀娟和大家一起走进茫茫的草滩,迈着象灌了铅似的沉重的双腿四处寻找,高声呼唤。第二天下午,她听人说复堆河西岸有天鹅的叫声,立即飞奔而去,跳下河拼力向对岸游去,可是病弱的身子却渐渐下沉,最终无情的河水吞噬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

  徐秀娟牺牲后,国家民政部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国家领导人薄一波、彭冲、王任重,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都分别题词,对她以极高评价,号召人们向她学习。记者在徐秀娟纪念园看到,刚刚揭幕的徐秀娟塑像,是一位短发少女,环抱着一只丹顶鹤,她的身后有一组音符雕塑背景,这一切在静静倾诉着养鹤姑娘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同时,激发起更多人自觉地去爱护自然、保护生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 我苏网  记者/ 沈春良  编辑/ 蔡恋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