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开幕 “运河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7年09月09日 11:35:06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日上午,2017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开幕。庄文斌摄

昨日上午,2017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开幕。庄文斌摄

  城市创造文明,运河联通世界。昨日上午,2017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埃及、爱尔兰、荷兰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河城市嘉宾以及国际组织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感受古老运河的生生脉动,触摸千年古城的历史荣光,探讨运河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新机遇。

  埃及布海拉省省长娜迪亚·阿卜杜勒,法国奥尔良市市长、国会议员奥利弗·加里尔,爱尔兰学术联盟代表、爱尔兰海洋与自然资源部前部长弗兰克·弗伊,内河航道国际主席大卫·爱德华兹-梅,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中联部原部长助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窦恩勇,全国政协委员、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名誉会长、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北京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赵家骐,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档案馆前馆长、国家档案局前局长杨冬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前副院长周文彰等国内外嘉宾莅临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正义致辞。市长张爱军作论坛发言。市政协主席朱民阳作论坛总结讲话。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

  自2007年在扬创办以来,扬州已连续10年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10年间,论坛致力于发挥世界运河城市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运河生态保护、文化传承、资源利用提供了许多综合服务和智慧支持,成为全球运河城市探讨经验、碰撞观点、密切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主题为“运河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新机遇”。论坛期间,将举办WCCO会员大会、市长对话会议、世界运河城市企业合作会议、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合作签约、《世界运河名录》首发等活动。

  谢正义代表市委、市政府和460万扬州人民向参加会议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注和关心运河城市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谢。他说,自2007年以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已经走过了10年路程。这10年,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国际国内运河城市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共同推动并见证了中国大运河从申遗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大力推进运河遗产复兴保护,实施了一大批遗产保护项目,为中国和世界的遗产保护和利用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这10年,运河沿线城市加强对话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35座城市经济总量增长了1.7倍,财政收入增长了2.7倍,既为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也让一亿七千万运河儿女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10年,我们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携手世界运河城市一同发布了《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运河城市论坛参与国家从10个增加到27个,联合60座国内外运河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服务全球70多个城市,开启了世界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篇章。

  谢正义说,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对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思熟虑和远见卓识,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和发展正面临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扬州是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中国大运河在这里挖下第一锹,大运河扬州段拥有沿线城市中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点,是利用率最高的活态遗产区,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秘书处也都设在扬州。为此,我们提出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扬州要自觉担当、奋力担纲,深耕细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像牵头大运河申遗一样,争做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文明建设、运河文化产业发展、运河文化研究与交流的全国示范,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继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谢正义表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在“带”、关键靠“联”。大运河沿线城市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整体规划,强化“带状”协同发展意识,齐心协力在“联”上下功夫:一是在保护上体现联动。在运河沿线城市间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联动机制、整体规划和统一法规,妥善处理好保护利用的关系、遗产管理与水利航运管理的关系、文化功能与航运功能的关系,共同将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做得更好。二是在传承上体现联手。通过联手挖掘运河文化价值、联手打造运河文化传播平台和联手推出一批运河文化项目,活化运河历史文化,输出文化产品,共同讲好运河故事,宣传运河优秀文化,让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三是在利用上体现联合。聚焦和紧扣“文化带”建设,联合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联合发展运河文化产业、联合构建运河城市带,共筑中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带和经济增长带,努力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为贯穿南北文化的大长廊、建设旅游强国的强支点。

  谢正义表示,大运河文化带西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大运河文化带的启动建设,将成为运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期待,以WCCO组织为纽带,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峰论坛为平台,继续深化交流合作,为助推世界运河城市的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相信,世界运河城市的合作发展必将由此掀开新的十年华章。我们也诚挚地邀请世界运河城市与扬州牵手,热忱欢迎中外企业到扬州投资兴业,为运河名城的共同繁荣和复兴汇聚强大力量。

  卢树民致辞说,古城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以其生态之美、文化之美、繁华之美让人流连忘返。当今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运河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对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联合国协会愿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加强联系,支持运河城市绿色发展,携手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窦恩勇致辞说,运河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纽带,运河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璀璨明珠,在生态环境、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突出特色、务实合作,运河城市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振兴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具活力的典范。作为中国最大、专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联合体,中促会将支持运河城市联盟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务实合作。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国家有关部委、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威尼斯等17个世界运河城市的代表,北京等25个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的领导,杨柳青等17个中外运河古镇的代表;华侨城集团等运河城市的企业高管,亚非拉新闻媒体采访团,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顾问、专家、会员,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

论坛现场。江瑞剑翔摄

论坛现场。江瑞剑翔摄

  昨日,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京杭之心正式拉开帷幕。300多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谋运河文化发展之路,共商运河城市合作大计。

  激荡头脑风暴,汇聚各方智慧。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第一个十年的关键时刻,在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呼之欲出之际,世界运河城市的这次高端对话交流盛会,着力共同讲好运河故事,为运河城市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十年盛会

  成为运河城市合作共赢平台

  2007年9月26日,第一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召开,其后每年一次,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年。

  这十年,中国大运河从申遗到入选,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大力推进运河遗产复兴保护,实施了江淮生态大走廊等一大批保护项目,达成了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扬州共识”;

  这十年,运河沿线城市加强对话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35座城市经济总量增长了1.7倍,财政收入增长了2.7倍,既为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也让一亿七千万运河儿女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十年,我们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携手世界运河城市一同发布了《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扬州宣言》,运河城市论坛参与国家从10个增加到27个,我们联合60座国内外运河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服务全球70多个城市,开启了世界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新篇章。

  “十年走过来,论坛一届比一届成功,一届比一届精彩,已经成为全球运河城市合作、分享、共赢的知名平台。”WCCO顾问、内河航道国际前主席大卫·白灵杰说。

  “今年恰逢论坛十周年,我们又迎来了运河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市政协主席、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说。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大运河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都在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了共同把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标志性品牌的目标任务。我们和大家一样深受鼓舞,备感振奋,WCCO在中国的事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WCCO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昨日开幕式前的WCCO会员大会上,朱民阳的演讲引起与会代表广泛共鸣。

  群贤毕至

  高端论坛收获丰硕成果

  本届论坛高朋满座,群贤毕至,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座运河城市的300余名嘉宾参加论坛活动。国外运河城市市长及代表、WCCO顾问、专家、国际组织代表等齐聚一堂,场面热烈。

  “从此次大会的规模就可以看出扬州在运河城市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些年来,扬州积极推动合作共赢,彰显运河第一城的担当,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扬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卢树民在致辞中表示,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以其生态之美、文化之美、繁荣之美让人流连忘返。

  “城之交”源于民之亲,“民之亲”源于心相通。共同的话题,坦诚的对话,深入的交流,为运河城市“朋友圈”增色不少。

  埃及布海拉省省长娜迪亚·阿卜杜勒女士、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周伟先生的主旨演讲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市长对话会议8位市长就世界运河城市绿色发展和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各抒己见,各展才智,充分展示了中外城市运河保护利用的智慧;企业合作会议为前沿、创新、绿色、可持续的项目搭建了一个交易合作的平台。

  论坛时间短暂,但许多前瞻性、创新性的观点在此交流;许多战略性的、建设性的成果在这里达成;累累的收获展示了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作为合作平台的重大价值——

  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的建立串起了运河两岸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为蒸蒸日上的运河城镇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会议通过的《扬州倡议》表达了全球运河古镇面向未来、着眼发展、期盼合作的共同心声,为未来运河古镇的合作拟写了一份行动计划。

  会议现场签署了WCCO与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WCCO与上海社会科学院、WCCO与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与香港英达集团之间的合作协议,展现了WCCO携手合作伙伴,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胸怀和志向。

  昨日首发的《世界运河名录》是WCCO第一个在运河领域的学术成果,它介绍了500多条运河的基本情况,向全社会传播了世界各国人民在利用自然、开凿运河方面的普遍实践和运河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主题务实

  “一带一路”打开发展新机遇

  今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主题定为“运河城市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新机遇”,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当下,运河沿线城市如何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值得深思和探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周伟在主题演讲中说。

  荷兰羊角村的代表坚信,“一带一路”是运河城市合作的机遇,运河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具有重要价值。

  长期以来,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欣一直在思索一个谜,“明清时期,西藏地区的哈达都是山东省临清市制作的,然而,它们是怎样运到西藏去的?”经过探索,她发现,原来临清的哈达先是通过大运河送到开封,再从开封踏上丝绸之路,送到西藏。

  “今年论坛主题,与‘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项目不谋而合,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吴欣说,这是扬州给运河城市的一份贡献和礼物。

  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为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上周,他在乌兹别克斯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员参加会议时,提出大运河文化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文化,希望他们与中国一同推广。“他们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期望与WCCO一同来探讨合作。”李若弘说。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以运河城市合作为平台,经济飞跃、文化传承、环境优美、人民幸福,运河城市必将奏出更加华美的乐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