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乎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也关系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今年上半年,宿迁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帮助9887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7%,保持在较低水平;为城乡3.2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1.56万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6.76万人……宿迁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大众创业蓬勃发展,不仅让人们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稳稳的幸福感,更彰显了浓浓的民生情怀。
一“网”全揽:求职应聘随时随地
与一座城市的相守,从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开始。
“在宿迁找工作难吗?我不觉得。”今年大学毕业的张晶晶笑着说,“我觉得家乡的就业机会挺多。”
今年春节期间,张晶晶和朋友一起到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参加市里组织的“春风行动”,为就业提前“探探路”。虽说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通过其后每周一次的招聘会,张晶晶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她说:“那时候,一有招聘会就能收到短信通知,而且我关注的‘宿迁人社12333’‘智汇宿迁’等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推送招聘信息,所以觉得在宿迁找工作很容易。”
宿迁创业就业服务网信息齐全、现场招聘周周有、微信公众号招聘信息推送及时……今年宿迁市建立网络招聘、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微信招聘、自助求职终端、手机APP求职“五位一体”的线上线下一体招聘求职模式,帮助求职者走上工作岗位。
方式多样、选择多样,找工作不再是难事。今年上半年,通过大数据分析,宿迁市以235.2万条“点对点”短信,将招聘会信息、岗位信息精准定向发送给求职者,提高其求职成功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570余场,发放宣传册30万册,帮助9500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87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足不出“户”:“家门口”是就业首选地
在常州市的三年时间里,刘超换了很多工作,在工厂做过保安,在工地上搬过砖头。“今年回来过端午节就没有再出去,前段时间参加市里组织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随后找到维修机器的工作,收入稳定而且离家近。”刘超说,“家乡这两年发展很快,工作岗位多,待遇也不差,早知道就早点回来了。”
选择回到家乡就业,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一直牵挂着的家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乡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宿迁,集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用工登记、求职登记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已实现全覆盖,早在2015年就建成全畅通、高效率的城乡一体信息服务网络,求职者在15分钟内就可以到最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获得就业服务。
为了提升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宿迁市举办返乡人员、就业困难人员专题技能培训班以及重点企业冠名班,同时在各类产业园设立返乡就业创业专区,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
“就业不再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带着这样的信念,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就业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据悉,今年上半年,宿迁市有5.3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其中返乡就业4.2万人、返乡创业1.1万人。
落“业”归根:创业扶持让心更踏实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宿迁凭借完善的服务机制和优惠政策,掀起了创业创新热潮。
“我之前在浙江省从事婚庆饰品电子商务工作多年,2016年回来过春节,参加了宿城区返乡人员‘回家过年话创业’座谈会,了解了家乡创业优惠政策,便选择回来创业,创办了宿迁盛世婚庆有限公司。”家住宿城区埠子镇的胡满意说,如今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中有政府一半功劳,“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零租金’创业场所、‘零收费’办理注册登记……家乡的扶持力度非常大,这是在外地创业所没有的。”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宿迁市为2.33万人次发放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1389.4万元,同比增长40.3%;为53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28万元,同比增长39.3%;建成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平台38家,其中省级示范基地6家……从服务前移到资金扶持,从载体集聚到培训提升,宿迁创业者的心更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