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证后核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变轻松

2017年08月21日 07:26:09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推动企业“双创” 保障质量安全 优化政府服务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按照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程序,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提高产品供给质量,促进“中国制造”品质升级。

  今年7月,质检总局确定江苏等6个省份率先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8月1日,全国首张具有唯一身份识别条形码的“先证后核”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无锡发出。

  这既是落实国家重大改革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苏探索“不见面”审批模式的积极实践。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江苏坚定不移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创业,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优化提升政府服务。

  生产许可证是产品的“准生证”,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社会公认权威的质量安全标志。

  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结合省情实际加快推进工业产品许可证制度改革,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做法。

  “先核”改“后核”

  审批效率明显提升

  ——“先核后证”到“先证后核”,既是工作流程重大调整,更是工作方式深刻变革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更为迫切。截至今年7月,全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获证企业7229家,其中国家发证1886家、省级发证5343家。获证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工业产品发证总数的19.2%,覆盖全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目录产品。

  为方便企业申报、提交申请材料,早在2005年,江苏委托13个市局就近接受企业申报材料、就近开展申报指导。市局收到企业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决定是否受理。

  2016年,江苏率先提出省级“不再审批”,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市场监管领域,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部项目、全部环节彻底委托设区市办理,省级不保留任何环节和权力审批,方便企业办证,便于就近监管。

  按照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省级质监部门负责19类产品许可审批。江苏省质监局立即组织实施,今年8月1日起,全省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网上受理、审批和发证,对16类产品实施“先证后核”。

  “从‘先核后证’到‘先证后核’,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现场核查由前置改后置,二是申报材料简化、审批时限压缩,三是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省质监局局长刘大旺介绍,这既是工作流程重大调整,更是工作方式深刻变革。

  变化一目了然、可感可知——

  改革前,企业要到审批部门当面提交生产许可申请书、产品型式检验合格报告等诸多材料,受理后经专家现场核查合格才能发证,拿到生产许可证最快也要30天。

  改革后,质监部门最大程度优化受理程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只需网上提交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单、保证质量安全承诺书、工商营业执照(一单一书一照),审批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合格立即“先证”,整个过程最短20分钟。

  刚创办2个月的无锡喜欧电动车有限公司有幸第一个享受改革红利,公司董事长莫博的喜悦溢于言表:“当天提交材料、当天审批通过,政府的高效服务让我们创业更有动力、更有信心。”

  “不见面”办好证

  “快递送”更轻松

  ——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

  深化“放管服”改革,离不开“互联网+政务服务”,省质监局超前谋划,构建省市县互联互通、协同监管的智慧平台。去年6月,“智慧许可监管平台”正式上线,与今年6月开通的“江苏政务服务网”无缝对接。平台功能的实用性、完整性和便利性,在全国各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系统中走在前面,不少设计是首创。

  江阴市法尔胜鸿昇集团主要生产钢丝绳产品,最近需要更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今年8月1日起,钢丝绳产品生产许可证由国家发证转为省级发证,随着审批权限下放到设区市质监部门,企业直接向无锡市质监局提出办证申请。

  江苏推出“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的制度设计,让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外网受理。打开“江苏政务服务网”注册登录,选择省质监局,进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先证后核”,依据提示选择需申报产品信息,上传“一单一书一照”,确认提交申请。

  内网办理。申请信息直接转入“质监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在后台系统对申报材料的符合性、完备性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立即审批发证。

  网端推送。发证信息通过“江苏质监”官方微信及时向社会公示,企业同时收到自动推送的获证短信,登录微信公众号可随时查询或打印加载唯一身份识别条形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电子证。

  快递送达。企业提交申请时可同步选择审批结果快递送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纸质证书通过中国邮政EMS寄送,实现审批全过程“不见面”。

  相比以往的生产许可证,新版证书右下角多了一个条形码,这是每张许可证的唯一“身份证”,由江苏自主研发,得到国家层面充分认可。打开“江苏质监”微信公众号,点击“企业服务”栏目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对照条形码扫一扫,立即闪现电子版生产许可证。“同步发放电子证书,既方便辨别真伪,也便利企业。”省质监局行政审批处负责人介绍,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互联网+”大显身手

  环环相扣严格监管

  ——事前审批再简化,事中事后监管再加强,转向“宽进严管”

  “先证后核”将重心放到核查和监管,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案,取消由企业提交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将此环节与现场核查、产品抽查等结合起来。这意味着生产许可证一经发出,即刻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既简化事前审批流程,也理顺监管机制。

  现场核查是确保许可质量的关键环节, 企业获证后2个工作日内,审批部门将派出核查计划,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查。若发现生产条件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部门将立即依法撤销许可证书。

  在此过程中,“智慧许可监管平台”大显身手——

  评审专家队伍。按许可事项、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信息登记,根据相应资格条件甄选形成专家数据库,目前全省拥有近500人的评审专家队伍。

  计划派出管理。通过随机抽取、异地抽取等方式遴选组建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评审专家组,平台系统自动分派计划。

  企业现场核查。模拟还原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许可现场工作流程,制定统一规范的实地核查标准,让核查现场数据留痕可溯源,为行政许可判定提供可视化数据档案,压缩核查人员自由裁量空间。

  行政业务判断。“智慧许可监管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线上线下全程同步,申报信息、核查结论、检验结果无缝衔接,便于许可办理人员准确判定。系统自动生成完整、规范的电子数据档案,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支撑。

  许可证书管理。通过对许可事项名称、目录产品及证书格式的统一规范管理,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失误,并依据产品自动匹配产生证号。同时,系统还提供证书业务报表统计、打印痕迹比对、操作账号和时间信息实时留存等功能,便于倒查追溯,确保企业许可证书内容的规范和严谨。

  许可质量评价管理。企业通过“江苏质监”微信公众号对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廉洁公正、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作出客观评价,质监部门将依据反馈意见及时跟进,提高完善服务质量。

  如此一来,申请、发证、核查和监管信息实时对接,筑牢质量安全底线。陈建豪是钢丝绳行业的核查专家,前不久刚接到任务开展现场核查。以往审查要带着一大堆资料往返于企业现场与行政部门沟通协调,现在只要打开APP,实时上传现场核查的图文语音资料,企业当场收到一份自动生成的核查报告,整个过程非常透明。

  持续推进“放管服”

  培育更优营商环境

  ——“智慧许可监管平台”是江苏“互联网+质监”最重要的载体,推动“放管服”改革提质增效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简政放权,还要通过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江苏瞄准“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目标,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精准地“服”。

  在“放”的问题上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在“管”的问题上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江苏省政府在今年7月取消7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将3类工业产品由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承接8类国务院下放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并委托设区市质监部门行使。

  “智慧许可监管平台”实现了政府内部管理和企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便捷沟通,打通了省市县三级许可监管信息共享通道,打造了由上而下、互联互通、协同监管新模式。我省正在构建以权责清单为边界、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以综合执法为支撑、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制度链为保障的监管体系,把更多力量放到市场、放到监管一线,倒逼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宿迁市在质检总局和江苏省质监局指导下,按照“取消一批、转为认证一批、保留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

  “先证后核”推动江苏“放管服”改革提质增效,解决了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问题,有利于培育更优的营商环境。“我们将以此次江苏现场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形成审批流程更优、取证时限更短、事中事后监管更有效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模式,为全国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做法。”刘大旺表示,将努力当好改革“排头兵”、打造改革“新高地”,以过硬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