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上海教授40年,扬州一家草棚工厂催生一座电气小镇

2021年05月09日 15:32:27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上海市某居民小区,黄镜明教授在楼下送走客人后,又一头扎进家中兼作实验室的书房,内有多台实验检测设备。“我正在研发一套设备,实现超高压电容塔故障电容器在线搜索。”黄镜明教授介绍,“目前模型试验已成功,技术成熟后计划在江都区武坚镇产业化。”

黄镜明教授介绍正在研发的超高压电容塔故障电容器在线搜索项目

  黄镜明教授,今年88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任上海交大高电压实验室主任。40年前,黄镜明教授在武坚镇领衔生产高压电气产品,催生出一个产业,被称为武坚镇“高压电气之父”。2019年,武坚镇获评省智能高压电气特色小镇后,为感谢黄镜明教授的贡献,授予他“荣誉镇长”称号。

  踏遍“千山万水”找订单,武坚镇人民让上海教授惺惺相惜

省智能高压电气特色小镇武坚镇

  40年前,改革开放发轫之始,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位深居上海名校的教授,一座300公里外的里下河畔偏僻小镇,如何跨越时空的阻隔而牵手结缘?

  1981年夏的一天,在上海交大高电压实验室,一位年轻人叩开了黄镜明教授办公室门,询问有什么业务可以帮忙做。这位年轻人是江都武坚机械厂业务员荣国发。乡镇企业萌芽起步时,业务员常奔波各地,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找订单。

  当时,上海交大高电压实验室正在建一座300万伏冲击电房,急需一个大屏蔽罩。担任实验室主任的黄镜明教授正在寻找加工厂,见业务员主动上门,便问能否做屏蔽罩,荣国发肯定地表示,武坚机械厂擅长钣金加工,工人技术熟练,没有问题。

  数日后,黄镜明教授到武坚实地考察发现:工厂就是一个草棚子,车间不仅无车床,连基本的绕线机都没有,工人靠榔头、锤子敲敲打打,做一些铁皮盒子,内置炭火用于冬天取暖。

  听说来了一位上海教授,镇领导们匆匆赶来,热情接待。看着一张张热情的笑脸,迸发着发展的激情,黄镜明教授被深深感染,签订了6000元的屏蔽罩产品订单。

  当时有人问起:“把业务给一个偏僻乡镇草棚工厂,是不是有亲戚在那?”“我是武汉人,不要说在武坚,在江苏省也没一个亲戚。”黄镜明教授回应。

  “虽工厂简陋,但武坚人民尊重知识和人才,充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黄镜明笑着解释,“有这种乐观精神就能克服困难。我也是有点事业心的人,看到他们惺惺相惜,觉得应该扶一把。”

  与高校合作抢占技术高地,草棚工厂推开电气产业发展之门

武坚镇高压电气企业生产车间

  一次敲门拜访,拉来一笔业务,荣国发后来才意识到,他无意间推开了一扇高压电气产业发展之门,让武坚镇搭上了上海交大的改革快车。

  1981年起,上海交大开始探索产学研合作。次年,在黄镜明教授主导下,高电压试验室联合全国七家工厂,对实验室技术产业化。武坚机械厂出色完成屏蔽罩加工,成为联合体七家工厂之一,变身为上海交大高电压试验设备开发中心武坚制造厂。

  那个年代,农村普遍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到晚上脱衣睡觉时才来电,被群众戏称“脱裤子电”。在这种条件下,武坚镇高压电气产业如何起步?

  “因为没有车床,不能做大件产品,刚开始买回电容等零部件,组装成冲击电压发生器等小件产品。”黄镜明教授回忆,“这类产品对工人技能要求较高,于是就组织培训。”

  在这个草棚工厂内,一位上海名校教授带领一批泥腿子工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点燃起产业的星星之火。

  每个时代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只要产品能做出来,就不愁销路。随着一批批产品卖出去,有了资金积累,一台台车床添置进来,开始做大件产品,工厂渐露峥嵘之相。

  引领工厂不断发展壮大,还有上海交大不断实现的技术突破。

  有一次,国内某单位一台高压进口变压器发生故障,委托黄镜明教授维修。在拆卸和修理产品时,他受到启发,探索出变压器国产化工艺,并在武坚工厂试产。随着工艺不断完善和提升,高压变压器产品功率也从最初5万伏扩大到75万伏。

  “那个时候,农村电力供应已有保障,生产变压器恰逢其时。”忆起往事,黄镜明教授说,“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生态环境的支撑。武坚工厂能够发展壮大,是契合时代发展的脉搏,是改革开放大时代给予的馈赠。”

  拒绝被收购自主谋发展,催生出60家企业占据国内75%市场

  经过近十年发展,武坚制造厂羽翼渐丰。

  1991年,国外某知名制造商派出一名副总裁,约请黄镜明教授洽谈。这名副总裁表示要收购武坚制造厂,搬迁到上海发展。黄镜明教授一口回绝:“我们为什么要卖?我们有自主研发的技术、不缺少资金、不缺市场。”

  次年,这家企业再派一名副总裁来谈合资,前提要求占股51%,同样被黄镜明教授谢绝。

  “这家外商收购工厂,是为进入国内市场扫除障碍。”黄镜明教授说,“我不反对与外企合作,但必须掌握发展的主导权。”事实证明他的远见,当时不少发展风头正劲的品牌,被外资收购后雪藏,在市场上消失。

  拒绝外资收购和控股,为武坚镇保存了产业根脉。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企业改制的春风,人才、技术的溢出,一批新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武坚镇党委书记李健介绍,目前,该镇已形成以启源雷宇、盛华电气、鑫源电气三家企业为核心,约60家企业组成的智能高压电气测试设备产业集群,占据全国75%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黄镜明教授探索的产学研合作在武坚镇已成燎原之势。除上海交大,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北电力大学还先后与该镇企业深层次合作,设立了5家研究生及博士后工作站。

  尽管退休多年,黄镜明教授仍在关心武坚镇产业发展,并担任一家企业顾问出谋划策。记者登门采访时,他刚送走的客人就是来自武坚镇一家企业。

  “在产业发展新阶段要实现突破,必须提升技术创新的层次。”黄镜明教授建议,“高压电气中低端市场趋于饱和,进军高端市场,必须建立大规模试验基地,靠单个企业很难完成,需要多家企业联合,以及政府部门的扶持和参与。”

layer
快乐分享